· 六月, 2006

報導 關於 Freedom of Speech 言論自由 來自 六月, 2006

敘利亞一週部落格氛圍

  25 六月 2006

Ammar Abdulhamid問了這個炙手可熱的政治議題: 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的政權到底有多可靠? 很多敘利亞事務的觀察家在看到Brammertz含糊其辭的報導及敘利亞同伊朗日益加強的同盟關係後認為,阿薩德政權比前幾個月更有安全感,更可靠了,雖然國際社會對此的批評聲不絕於耳.不管這是阿薩德的策略還是只是他的運氣,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他的政權是那麼的不可觸及。 在Tony Badran最新的<敘利亞觀察>The Syria Monitor簡報上關於敘利亞異議分子被脅迫和審判的最新報導… 被拘捕的作家Ali Abdallah和他的兒子Muhammad週二被轉押到了軍事法庭,他們獎被以誹謗國家官員罪被起訴。(合眾國際社 6/20/06) 中東政策Middle East Policy的Nassim Yazji呼籲大家行動起來以保護敘利亞及阿拉伯的自由主義者。 自由意見的存在和表達都是對中東地區獨裁政治有效和必要的改變,有越多的自由意見,就越能削減專制餘孽,反之亦然。對自由意見的寬容是中東政治改革的基石。 同樣關心政治的<敘利亞經濟>Syrian Economy也發表了一篇題為”腐敗的經濟“的文章. 敘利亞的腐敗問題長期存在,並值得人們高度注意。政府對腐敗的控制並不有效,我們不得不懷疑敘利亞是否有’腐敗基因’,因為似乎他們的自我價值是以能收到多少錢的賄賂來體現的。有什麼能教敘利亞人變得誠實嗎? Abu Fares上發布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有關Tartous城的歷史… 羅馬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法蒂瑪人,十字軍戰士,土耳其人和法國人一個接著一個的,歷經多個世紀,和Tartous城玩著溜溜球(yoyo),而這座城見證並吸收著不同的文化,得力於其身為海岸都市的傳統。 Across Syria and Inside Homs的Amr對’到底什麼是阿拉伯人‘有個非常徹底的解釋. ‘阿拉伯’在聖經裡是指在敘利亞和阿拉伯沙漠中的原始部落的人們.在那時,現在被叫做阿拉伯世界的地方,棲息著以下這些人… 最後,<軸心>In The Axis的BrianAnthony對他探索’Yabraq酋長‘(Sheikh Yabraq)是什麼的任務寫了篇有趣的文章… Yabraq酋長已經成了我的瓦加杜古(布吉那法索的首都)。Yabraq酋長是侯賽因(Hamdan al-Khuseibi)的筆名。侯賽因是秘密神秘阿拉維教首要的一名建立者之一,是我敬佩的一位神學的變節者,他的假名字也很有意思,似乎暗示著如”他照亮了…”之類的意思,據說他的神社在阿勒頗Allepo(敘利亞西北部城市),那裡曾經是前哈拇丹王朝 的立基,而該王朝支持 Khuseibi… 作者:Yazan Badran 翻譯:Kuo Yen-Hung 校對:Portnoy

伊朗: 暴力,女警和足球

  14 六月 2006

原文鍊結:Violence, Policewomen & Football 作者:Farid Pouya 翻譯:PipperL 校對:Portnoy 根據媒體及數個部落格的消息,六月12日(週一),在首都德黑蘭的一處廣場,伊朗警察在一群女性行動主義者的示威活動之後痛毆並逮捕了數十人,該 示威活動要求更多法律上的權利。幾個部落客報導了這個事件,並且為這場示威活動拍攝了照片。 圖片勝過千言萬語 Mansour Nasiri, 一位在德黑蘭的攝影部落客,拍攝了數張抗議者和女警的照片 (可由他們褐色的頭巾加以分辨)。這位部落格解釋這場集會的目的是要爭取女性平權。根據 Nasiri 所說,女性警官痛毆了許多女性的示威者。 這些女警(由她們褐色的頭巾和手上的警棍來辨別)出現在這張照片的左側。Nasiri 說,除了要求平等的權利之外,這些女性也呼籲廢止讓伊朗男人一次可以擁有四個老婆的重婚法律。 Kosoof ,另一個攝影部落客發布了 來自鎮壓和平抗議的好照片。這位部落客說: 「我感覺到非常….非常痛苦….不是為了你正看到的照片….而是為了我看到的,但沒有拍攝下來的」 我們是沒有人權的人類! Sharbighese 說她很害怕而且她有一場考試要準備,但是她還是決定參加這場示威。她說警察的人數多於這群敢呼著 「我們是沒有人權的人類」 或是 「我們想要廢止反女性的法律」 的人們。警方無法控制這些群眾,許多人看著我們,但是卻害怕聲援這場活動。 鎮壓與女警 Lady Sun 寫下 她藉著Yahoo Messenger,從德黑蘭一個朋友得到的消息 : 「我一個在鄰近’Hafte Tir 廣場(示威地點)工作的’朋友,在 yahoo messenger上跟我說,有許多的女警配備著催淚瓦斯。她們也攜帶了紅色噴霧,這樣子萬一那些示威者要逃跑時就可以被區別出來。她也說這次示威沒有什麼組織,也沒有在大廣場上選擇單一的地點(來示威)。所以許多的民眾散布在廣場的不同角落。她說一些人被抓進監獄,另一些人則是被送往醫院。」 而在稍後她補充說: * 第二次更新:痛苦,痛苦,痛苦,令人作嘔,暴力,殘酷,野蠻,基本教義( fundamentalism) 沒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人被逮捕。某些人失蹤了,某些則是自己消失了;沒有準確的消息。我的朋友因為被毆打而身體疼痛,但是她們的心更痛。她們的心在痛,但是 她們的雙眼依舊閃耀著光彩… 當伊朗國內主要的焦點放在這場示威的時候,有許多目光也落在國外 —...

白俄羅斯:非營利組織負責人受審

  13 六月 2006

原文鍊結:Belarus: NGO Leaders on Trial 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翻譯:lvoe 校稿:PortnoyTOL在白俄羅斯的部落格報導:四個NGO(非政府組織)的領導人由於運行未註冊的組織,而面臨六個月到三年的有期徒刑。

中国: 六四:沉默,記憶和博客們的聲音

  4 六月 2006

譯者:lvoe 校稿:Portnoy今天是6月4日,天安門事件的17週年紀念日。那一事件宣告了1989年從3月持續到6月、由北京引發至全國的學生民主運動的終結。中國共產黨至今仍不承認,這個通過示威遊行和絕食罷課來要求民主政治和罷免貪官污吏的群眾事件,是一個和平的學生抗議活動。 在中共的輿論政策下,公共場合和報紙、電視網絡都不准紀念這個運動。甚至連一個暗示性的提及都沒有,這一天悄然而過。就像著名的專欄作家和博客作者連岳在Google進入中國市場時寫的:「我們(Google)保證:6月3日之後當然就是6月5日」,受官方控制的媒體們裝作十七年前的那件事從未發生過;同樣地,歷史教科書對這運動只是一筆帶過,稱它為「一個發生在1989年春夏兩季的政治事件」。 沉默不僅僅存在於媒體出版物,也存在於互聯網上。各大網站均象主流媒體那樣喑然無聲。當許多外國媒體打算講述民權組織的故事、提出異議、邀請象「天安門母親」那樣(向政府)索賠並要求對事件中犧牲的人們進行承認的團體時,一個令人尷尬的基本事實是,政府會採取禁絕對目擊者的接觸和提高網絡封鎖一類的措施,加緊對網上及網外的信息的控制。 即使是Google這個在被審查通過與未被通過的言論中折衷地提供它的中國搜索引擎服務的公司,同樣不能免於強有力的審查。在過去的幾天裡,中國大陸的許多地區都報告了對Google的連接失敗,儘管已通過審核並建立在中國主機上的Google.cn當時仍可使用。Andrew Lin報導了此事。Shizhao也警告大家不要在局域網上使用Google Desktop,因為Google Desktop的新聞抓取功能會抓取到很多來自BBC等網站上的敏感新聞,從而導致google服務長時間被「大長城」阻斷。 幸運的是,互聯網的分散性意味著這些內容無法被完全忽略或移除。T-Salon的Andrea 提醒我們del.icio.us tag “8964”再次活躍了起來,從互聯網上,尤其是博客裡統計人們對那一事件的思考和反省。1989年6月4日香港報紙的副本可以在Flickr和YouTube上的Video裡找到。就像當年那起事件的參與者之一,中國數據報的蕭(OR 肖?)強在最近的一個採訪中所言,「互聯網使得天安門的精神長存」。 Keepwalking拍下了天安門廣場的照片,並把它貼在他的博客上,命名為「[貼圖沒話] 今日,廣場」:繁榮安寧之下,不再是精神極度痛苦的學生,而只有歡樂而好奇的遊客。他們可能甚至沒聽過「六四大屠殺」這樣的說法,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在此事件後出生的,而政府禁止公開討論它。與現在那個著名的「坦克人」——1989年,一個鎮靜地站在一列武裝坦克前以阻擋它們在街上繼續前進的人,一個抗議者精神的真實代表——的形象相比,今天的廣場是這樣安靜如常,彷彿沒有人記得,更不必說為它而戰。 鄭,中國最早的博客作者之一,在他的博客上以「17年」為名寫下今日: 「17年,一代人都已經長大成人了。 但是,17年前的那段吶喊、熱血、嚮往,卻沒有向種子一樣的生根、發芽,長成一片綠意盎然的森林,繁衍出一個自組織、自適應的民主生態來。 …… 被放大的,應該是那些個聲音,是延續。而不是一年一年沒有新意的悼念。 歷史不會重現,但是在我們的面前,總會有新的問題,新的問題,才是17年前的聲音得以復活的土壤。」 SideKick,一個香港博客作者,展示了她的「8964」特別版手錶,並把她的博客模板換成全黑色作為一種「間接的紀念」。在另一篇帖子裡,她編排了一個歌單以紀念這個週年紀念日。每年香港都舉行一個非官方聚會,向17年前喪生在街上的人們進行弔祭與緬懷。HiRadio有許多這個聚會的資料。Global Voices Online » Blog Archive » China: June 4th:Silence, Memorial and Blogger’s Sa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