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Malawi 馬拉威

部落客的世界愛滋日報導

  25 十二月 2007

12月1日世界愛滋日當天,全球的部落客們熱烈公開地討論相關議題。每篇文章都是向這疾病的對抗者致上敬意。只有人們因錯誤資訊繼續沈默,才會讓病毒恣意蔓延。 馬拉威:說出你的故事 在馬拉威,全球之聲的作者、新聞工作者Victor Kaonpa 回憶自己第一次採訪一名公開自己為HIV帶原者的女性。 我到離首都Lilongwe 350公里遠的Zmoba偏遠地區去和這名女士碰面。我背著錄音機和筆記本,踩了二十公里的腳踏車,才能到達她住的村子。 我認為這位女士的遭遇有被報導的價值,她毫不隱瞞地公開自己是HIV帶原者。1999年,愛滋仍被視為禁忌,ARV(抗逆轉錄脢病毒藥物)還無法取得,她公然地站出來對抗當時一切不利的形勢。八年了,馬拉威現在對愛滋問題依然保持沈默是金的態度。 孟加拉:打破禁忌 在孟加拉,社會學者與愛滋人權運動者Kathryn B. Ward,製作了一系列性行為安全的海報,海報主角是一個掛在汽車後照鏡的小玩偶,手裏握著保險套,它叫「兔子先生」(Mr. Bunny)。海報上,兔子先生用孟加拉語說:「我有保險套和錢,作愛時,聰明的兔子總會記得載上保險套。」 世界各地:改變心態 Local Voice 新聞繪製一張互動地圖,顯示全世界公共衛生與HIV愛滋防制的情形。它收集了亞、非、東歐地區受過訓練記者們有關愛滋病的公開報導。 Sylvia Chebet為肯亞的公民電視台製作了一個血液安全的宣傳影帶。 有影片 加勒比:重拾希望 牙買加Yardflex 講述HIV帶原婦女們如何爭回她們的性權力 。 「你可以保有自己的性生活權力,不必因染上HIV病毒而放棄…」28 歳的 Florence Anam 是肯亞女性愛滋病友網絡的訊息專員,她告訴IRIN/Plus 新聞:「 人們多半認為染上愛滋就得被迫停止性生活。但是現在我們鼓勵非洲的愛滋感染者爭取自己的性權力,健康地正常生活。我因為性行為而染上愛滋,本以為性生活就此完蛋,好像以後就不必再打扮自己,只能坐著等死。」 普立茲危機應變中心( The Pulitzer Center of Crisis),利用精采的多媒體網站呈現了加勒比海地區的抗愛滋英雄。 巴西:愛滋治療與偏見 即便愛滋病在巴西有很高的感染率,他們努力把悲劇轉化為求生的故事。巴西政府自1996年起保證任何有需要的患者都可以得到ARV藥物治療。但部落客 Olhares da Stelinha(Pt)認為光提供醫學治療還不夠。 巴西發現了控制AIDS 極有效的治療方法,還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全球的參考範例。現在,巴西人需要想辦法停止人們對於疾病的偏見,能更自在地支持病友。終止偏見和提高預防,都必須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習慣。 原文作者:Solana Larsen 校對:Portnoy

馬拉威:兩性平等的數位浪潮

  17 十一月 2007

近來在馬拉威部落格圈掀起了一陣女性新聞記者投入部落格寫作風潮。不久前,blogger.com 上面幾乎難以找到馬拉威女性部落客,但現在情況已有變化。這篇文章裏,我們將跟隨著四名馬拉威女性新聞工作者的部落格,看看她們不只留下個人記錄,更寫下 對馬拉威的報導。 她們分別是:Eunice Chipangula,馬拉威國家廣播公司職位最高的女性;為國際新聞通訊社撰寫特稿的 Pilirani Semu-Banda;Penelope Paliani-Kamanga,每日時報的專欄作家;Stella,只透露單名的部落客,她目前在某家電台工作。 Eunice Chipangula 與二項馬拉威第一 Eunice Chipangula從今年二月起開始Standing Upon God's Promises 部落格,開格第一篇章就是本人自介。她是第一位贏得英國Chevening 獎學金的馬拉威廣播人,讓她有機會在卡爾地夫的威爾斯大學進修新聞學碩士。回到馬拉威後,她被擢昇為馬拉威國家廣播公司的副總經理,這是馬拉威國家廣播公司史上第一位女性出任這個職位。在文章,她只有簡單提及,從一月份起她轉任國際合作部、稍後又到勞工部擔任副祕書長。 令人驚訝的是,馬拉威人並不太認識Chipangula,套用她自己的話,她想成為一名上天派來看顧馬拉威的使者。 Chipangula在部落格上發表了九篇文章,大部份都是關於馬拉威的性別不平等與性騷擾議題。另有二篇文章是談別的,一則是放寬合法墮胎條款,另一篇是關於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 在勞工政策的和諧,合力對抗非法移工。她有些文章則是評論馬拉威法律委員會在今年4月份召開憲政會議上提出的建議。 在移工議題上, Chipangula認為: 如果這個地區和全球要有效地管理和取得移民和國家雙方互利,在全國性的調合政策、國內及國際間的立法就須更加努力,促進成功整合。勞工的跨境遷徙是最顯而 易見的移民方式,區域內的國家對此須更加用心。區域內的架構、機制須要透過區域協力計畫、或是雙邊、多邊協定,來管理規範會員國之間的移工問題。 Chipangula認為,SADC成員國家把勞工與移民政策法規分開,沒有一個國家對移工問題採取平和的手段。她的結論是建議SADC和全世界非常需要更好的移民政策,而不是越來越多的管制與措施。 Semu-Banda與馬拉威的邊緣社團 馬拉威部落格圈裏另一位女性新聞工作是Pilirani Semu-Banda,她從2005年起就用本名出現在部落格,但在過去二年間只有貼出自己的模樣和照片。2007年3月起,Semu-Banda 在部落格上貼出為國際新聞通訊社所撰寫的非洲報導。 不同於先前提及的部落客 Chipangula,Semu-Banda並未作自我介紹。她可能是外界最熟知的馬拉威作家,Semu-Banda的寫作多半是關於當地的貧窮、弱勢者日常的生活掙扎。今年3月份的文章,她用二位馬拉威人的衰落故事,反襯了國際貨幣基金、Jeffrey Sache等高知名度經濟學者的謟媚讚揚中,馬拉威國內日益交迫的貧窮現實。 Semu-Banda 以Grace Kafere、Jackson Malire二個人為她報導貧窮的主軸。前者是一位被裁員的行政公務員,失業後從生活寬裕變成了一天只能吃一餐。後者是位夜間巡邏員,被迫拍賣自己的單 車,現在只能靠徒步去工作。Semu-Banda寫道: 這兩人淒涼的景況不只是發生在他們生活週遭,大部份的馬拉威人都處於相似的惡化貧窮裏苦苦掙扎。聯合國發展計畫(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 UNDP)最近所發佈的Human 人類發展報告都證實了這種情況。 Semu-Banda 繼續指出,UNDP2006年「人類發展指數」,在全球177個國家中,馬拉威的貧窮情況從2005年的第10位滑落到第11位。十年前,馬拉威排名稍好,位第161名,顯示了過去十年間下滑五位名次。...

馬拉威:在「六十五條」的政治紛爭中前行

  30 八月 2007

19歲馬拉威博客William Kamkwamba 的不凡故事,仍然在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在2007年六月於坦尚尼亞舉行的TEDGlobal大會上,他介紹了自己是怎樣在馬拉威偏遠地區,以當地隨手可得的材料如燃油、木頭、煤油以及燭火來建造風力磨坊。在那以後,他就開始成為了報章頭條。 此前,他由於父母無力負擔學費而退學,當馬拉威一些博客描寫了他的故事,使他登上了當地報章,並進一步成為BoingBoing.net, Digg, Reddit, and Metafilter等網站的熱門頭條後,William現在已經成為了My Hero網站上的人物之一。 隨著TEDGlobal 2007大會的視頻在網路上發佈,William在大會上的演講已經可以通過大會網站,Youtube和他的博客觀看,或者下載。同時William寫道,他會把透過他博客募得的善款供於家用並準備重返校園: 隨著耕作季節的到來,我會把這些錢用於購買種子,化肥和尿素,以用於我們家種的玉米,花生和豆子。同時我還把錢存進了銀行戶頭以供醫藥,食物和一些不時之需。另外剩餘的錢我準備用於上高中,大學以及交寄宿費用。 除了William的故事,Clement Nyirenda的博客上還記載著很多科技領域的新聞。Clement邀請全世界博客寫手們聯合起來,在2007年9月27日一起寫下對罪惡的控訴,以對抗各種形式的暴力。Clement宣佈此次活動由Blogcatalog推動,並告訴讀者,通過Google的翻譯工具,他的博客已經被翻譯成了十種世界主要語言,包括阿拉伯文、義大利文、俄文、日文、西班牙文、法文和韓文。另外,Clement還提到了即將於2007年8月29日到來的MyLiveSearch的啟動,據他所說,這是一個科技迷屏息以待的盛事。 在Clement的博客中,對於非洲讀者和關心非洲的人來說,最激動人心的消息莫過於一種全新而廉價的太陽能驅動電腦問世: Inveneo公司指出,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和偏遠地區,有超過20億人口缺乏最基本的資訊技術服務——電話,電腦和互聯網。對應於這種需求,非營利性組織Inveneo發明並出售這種廉價可承受的資訊技術工具。這種工具是專門為那些給農村地區提供教育,醫療,經濟,救濟和資訊支援等方面援助的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私營企業設計的。真是無以倫比!你可以訪問他們的網頁並通過paypal予以捐助。他們確實在進行一項偉大的事業。 Clement進一步寫道,這種電腦已經可以在烏干達買到了,售價是941美元,據政府稱已予以免稅待遇。Clement對此歡欣鼓舞,但同時也評論道這個售價對於此電腦的主要用戶——農村地區的普通居民——仍然太高。Clement在他帖子的結尾處促請總部位於英國的Inveneo 公司前往馬拉威,並說他們將在那裡廣受歡迎。 談完了科技談談政治,過去兩個月以來馬拉威的政治氣氛充滿了火藥味。兩個詞語,「六十五條」和「預算」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瀰漫在當地的言談中。「六十五條」指的是馬拉威憲法中的一個條文,內容是禁止任何未通過補選的國會成員,脫離最初進入國會時所屬的黨派而加入其他派別。 總統莫泰加(Bingu wa Mutharika)向法院申請釋憲,希望做出有利於他和其他60名議員的判決,因為總統本身就脫離當初贏得選舉時所在的政黨並組建了新黨,那60名議員正是他新政黨的成員。 而自從7月15日法庭宣佈六十五條有效之際,馬拉威就天天瀰漫著緊張的氛圍。反對派要求遵從憲法,並威脅杯葛預算案,此舉已經限制了政府很多開支。 Peter Qeko Jere在他的博客對此僵局作出評論,認為政府有必要維持多項開支,即使沒有國會的授權: 政府有必要維持這些支出,因為這將直接使廣大馬拉威貧困人民受益,且性命攸關。到了這個份上,我們不能再耍花槍了,因為馬拉威人民有生存的權利,不應該僅 因有人拒絕預算,就讓這種會引起大量死亡的局面發生。生命可貴,我們不能兒戲之。人生只有一次。甚至那些反對派也明白生命寶貴,我們不能在這種關頭做傻 事,導致像2002年那樣,由於我們大量賣出玉米而引發的大量死亡。 Austin Madinga認為莫泰加總統的前從屬黨,現反對黨UDF聯合民主陣線(United Democratic Front)傳達出了讓人困惑的訊息。Madinga寫道,民陣之前曾經呼籲馬拉維的援助國撤出援助資金,然而當最終在國會中討論預算案時,政黨又讚揚財政部長Goodall Gondwe有效維持了援助,還解釋援助對馬拉威是多麼重要。 Austin Madinga稱: 這是在搞什麼啊!我相信兩種意見都來自於聯合民主陣線,不過還是請民陣早點定下立場,不然你這是在消遣我們! 另外一個對馬拉威政治形勢發表意見的是M'Malawi KuTheba。他混雜著Chichewa、馬拉威官方語言和英語對預算案紛爭評論道: 我祈禱預算案的僵局早點化解。但在這糾紛中有一個人我至今不明白,那就是JZU(編按:John Zenasi Ungapake,另一個反對黨的黨魁),該黨在國會只不過比DPP(馬拉威民主進步黨)少了三個席次就大驚小怪,如果是民陣這樣做我還能理解。 談到馬拉威的政治家,他一點也不掩飾他的想法。他對那麼多政治家依然活躍在政治舞台,在國會中賴著不走感到奇怪: 為什麼年輕一代不願參與政治?服務意味著奉獻。我們實際有很多同胞在海外為自己和後代謀求美好的未來,現在我只給出幾個來自Wikipedia上的資料。 他接著舉出了兩名教授——Paul Tiyambe Zeleza和Tiyanjana Maluwa,他們在美國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他認為如果他們回國,將能夠引領馬拉威走向一個新的方向。他還提到了Jimmy Koreia Mpatsa,一個出色的馬拉威人,曾經復興了馬拉威的國營航空公司。在帖子的結尾他請讀者再舉出更多年輕有為,應被鼓勵參與國家政治的馬拉威人:...

馬拉威:瑪丹娜,馬拉威,男孩大衛

  19 十月 2006

原文:Malawi: Madonna, Malawi, and Baby David 作者:Ndesanjo Macha 翻譯:Portnoy 校對: 針對瑪丹娜領養馬拉威嬰孩的這件事,AfriKa-Aphukira寫道:「對Yohane Branda先生來說,他從來沒有聽過流行樂女王瑪丹娜的名字,直到她上週來到馬拉威,領養了他13個月大的兒子大衛,他才知道這號人物。他理解這位物質女孩最接近的方式是透過Dona這個字,這個字在馬拉威話裡的意思是富裕的白種女性。在幾天之內,他現在知道她是誰了,當然還有那個有錢人蓋瑞奇,他們兩個是他兒子的新父母。這起新聞一開始給我的感覺是驚訝,一個小孩的爸爸還活的好好的,而且可以照顧他的時候,怎麼會被當成是孤兒,而且還可以被人領養去。」

非洲:同性戀是種宗教?

  2 七月 2006

翻譯:Portnoy 居住在法國的多哥部落客Kangni Alem思考了非洲最近的同性戀議題。換句話說,他反駁了某些非洲人宣稱同性戀是一種異教的論點。在過程中,他提到了最近幾位公眾人物的公開談話。茅利塔尼亞的女同志部落客 Le Blog de[Moi] 在Global Voice站上的文章摘要則引起其他後續討論。 同性戀與宗教 我當時正聽著法國國際廣播(RFI),恰好聽到一則報導提到世界各地人們對同性戀的恐懼,從一位喀麥隆人權運動者的口中,我學到在保羅比亞與威廉Eteki Mboumoua統治的國家裡,有些人害怕同性戀者,是因為他們認為同性戀者散佈某種新宗教..(…)而這般假設,全都來自於迷信、非洲對性的破碎概念(因為突變),以及文化衝擊和頑固無知者的虛構。 即使聖經對同性戀的隱喻也沒有將「雞姦」當成異教。聖經說的是他們傾向於墮落,而將會面臨神的處罰。但是自從這幾十年來梵蒂岡小圈圈的例子看來,「神」的處罰只會讓同性戀神父笑掉大牙。 喀麥隆最近的同性戀醜聞 喀麥隆很早就面臨這個頭條議題。兩三年前,兩個男人出現在雅溫德或杜阿拉的市政府大廳,想要結婚;許多文章紛紛討論這件事情,因為當時市長的回應就只是叫警察來處理。最近,La Metro日報的總編輯被判處六個月徒刑,原因是將某位內閣部長的名字列在同性戀者的可能名單之上。超過十個以上的誹謗訴訟都告上了雅溫德的法院,因為該報公佈了數十個喀麥隆政治界、宗教界、藝術界、以及運動界人士,說他們具有同性戀「偏差傾向」。要注意,在喀麥隆,同性之間的性行為被視為犯罪,可處六個月到五年的徒刑,以及兩萬到二十萬的非洲法郎(30到300歐元)。這件事「只是」讓喀麥隆更為恐懼同性戀罷了。 恐同與無知 時間會證明,同性戀在非洲不會再被視為神秘詭異之流。儘管我一直如此深信,但是直到例證發生在我眼前的時候,我才感受到。我的一位最好的女性朋友是有名的非洲劇作家,她和她女友在柯都努慶典時遇見我,我們歡聲大笑,並且依舊維持朋友關係。我發現非洲的同性戀發展出許多策略以便生存在這個對同志懷抱惡意的環境裡頭,我在我的小說Coca Cola Jazz書中,透過Omoneh這個角色談到了諸多策略。 喀麥隆或其他地方對同性戀的恐懼會不會只是信仰無知的宗教呢? 感謝Gloval Voices,Martinique的Le Blog de[Moi]有許多迴響 Alem的多位固定讀者在他的文章下留下了迴響。 根據Naomi: 你還記得Mugabe嗎?辛巴威的總統?在他1995年的那場演講中,他說同性戀「豬狗不如」..(…)我還想加上納米比亞總統Sam Mujoma、甘比亞總統Yahya Jammeh兩人快樂地在BBC上宣稱的:「(我私人動物園的)動物之中當然沒有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牠們依照自然法則生活」所謂的自然一直都被拿來當成藉口。 Sami說: 動物沒有同性戀?這位總統先生看的動物紀錄片看的不夠我多,他如果看的夠多,他就會發現所有我們人類視為墮落的行為,其他動物都依照著自然法則實踐著。 Le Blog de[Moi]是一位女同志的個人部落格,她近來對於無法在工作場所公開自己的性向而感到憂愁,一位名為The Specialist的訪客留下以下的文章,肯定GVO社群大大促進了人際之間的聯繫: 我透過GVO發現了你的部落格(…)。你對非洲同性戀的分析十分有意思(我對這個議題極不瞭解)。你說:「喀麥隆或其他地方對同性戀的恐懼會不會只是信仰無知的宗教呢?」我同意,我還認為這是一種恐懼不同他人的宗教。

法國與比利時:全球種族隔離?

  7 五月 2006

African Diaspora: Hard times for Africans in France and Belgium 幾個法語的部落格,皆提到非裔移民在法國與比利時最近遭遇的困境: 篩選移民 Le Pangolin批評法國內務部長薩爾科奇(Nicolas Sarkozy)最新移民政策,他認為這項政策是為了轉移那些因首次僱傭契約(青年僱傭法)而起身的抗議者,對真正的社會議題的注意力。Le Pangolin認為,薩爾科奇主張將透過這嚴厲的新政篩選移民只是假象:

馬拉威:西方新聞學

9 十一月 2005

馬拉威的部落格afrika-aphukira批評西方記者在報導非洲時都無法跳脫出「將問題描繪的栩栩如生」的層次,而且「沒有對問題發生的脈絡進行深入分析,總是把非洲人寫的好像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似的,而且根本沒有花工夫去了解我們遇到這些問題的過程與理由」。 原文鍊結 ———————————– 不只是描寫非洲問題,這種新聞敘事其實在各種新聞裡都很常見。 但是,這種將他者描繪成「需要幫助的人」,或是「無自我解決能力的人」的目的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