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Français
  • русский
  • Malagasy
  • Italiano
  • Dansk
  • عربي
  • 日本語
  • Esperanto
  • English
  • Shqip
  • Português
  • Ελληνικά
  • Nederlands
  • Deutsch
  • नेपाली
  • Română
  • polski
  • українська
  • Català
  • ਪੰਜਾਬੀ
  • 한국어
  • македонски
  • বাংলা
  • bahasa Indonesia
  • Türkçe
  • Swahili
  • srpski
  • Қазақша
  • Filipino
  • čeština
  • Igbo
  • فارسی
  • Ўзбекча
  • Yorùbá
  • اردو
  • ᱥᱟᱱᱛᱟᱲᱤ
  • Aymara
  • Български
  • 简体中文
  • ଓଡ଼ିଆ
  • አማርኛ
  • Svenska
  • हिन्दी
  • Magyar
  • كوردی
  • မြန်မာ
  • پښتو
  • ⲛογπίⲛ
  • עברית
  • Tetun
  • ភាសាខ្មែរ

我們翻譯全球之聲的訊息,讓全世界可以聽見我們的聲音。

閱讀更多 語言翻譯  »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關於我們
  • 成為譯者/作者/校對編輯
  • 特別報導
  • 聯絡我們
  • 捐款贊助
  • 譯者名單
  • 媒體合作
所有議題 非洲美洲亞洲歐洲中東COVID-19政治文化人權數位行動
  • Breaking News 重大消息
  • Censorship
  • Development 發展議題
  • Disaster 災害
  • Economics & Business
  • Elections 選舉
  • Environment 環境
  • Ethnicity & Race
  • Film 電影
  • Food 飲食
  • Freedom of Speech 言論自由
  • Gay Rights (LGBT)
  • Good News
  • Governance 政府治理
  • Health 衛生
  • History 歷史
  • Humanitarian Response
  • Humor 幽默
  • Indigenous 原住民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
  • Labor 勞工
  • Law 法律
  • Media & Journalism
  • Migration & Immigration
  • Music 音樂
  • Photography 攝影
  • Protest 抗爭
  • Refugees 難民
  • Religion 宗教
  • Science 科學
  • Sport 運動
  • Technology 科技
  • Travel 旅遊
  • War & Conflict 戰爭與衝突
  • Women & Gender
  • 人權
  • 公民媒體
  • 思維
  • 政治
  • 教育
  • 數位行動
  • 文學
  • 藝術與文化
  • 語言
  • 青年

FangLing 校對 · 六月, 2018

依月份 
  • 三月 2020   1 篇作品
  • 八月 2019   2 篇作品
  • 五月 2019   5 篇作品
  • 四月 2019   3 篇作品
  • 二月 2019   9 篇作品
  • 一月 2019   3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8   2 篇作品
  • 八月 2018   12 篇作品
  • 七月 2018   6 篇作品
  • 六月 2018   9 篇作品
  • 四月 2018   4 篇作品
  • 三月 2018   2 篇作品
  • 一月 2018   1 篇作品
  • 十月 2017   1 篇作品
  • 九月 2017   2 篇作品
  • 八月 2017   2 篇作品
  • 六月 2017   1 篇作品
  • 五月 2017   1 篇作品
  • 四月 2017   1 篇作品
  • 三月 2017   5 篇作品
  • 二月 2017   1 篇作品
  • 一月 2017   5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6   9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6   12 篇作品
  • 十月 2016   5 篇作品
  • 九月 2016   5 篇作品
  • 八月 2016   2 篇作品
  • 七月 2016   6 篇作品
  • 六月 2016   1 篇作品
  • 五月 2016   5 篇作品
  • 四月 2016   4 篇作品
  • 二月 2016   2 篇作品
  • 一月 2016   4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5   2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5   4 篇作品
  • 十月 2015   4 篇作品

報導 的 FangLing 校對 來自 六月, 2018

馬來西亞選民終結執政黨長達一甲子的統治,迎來新時代

東亞29 六月 2018

「國陣已不再是我們的統治者。現在開始的數小時以後,太陽就會開始升越地平線。我們即將迎來嶄新的馬來西亞。」

身在「由白人主導的援助產業」中的黑人

The Bridge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28 六月 2018

「國際援助部門其他非裔女性的回應也都提到了要在這個領域生存,需要強大的心理能力,但仍容易被邊緣化。」

在西班牙,這竟然不是強姦!「狼群」性侵案的判決結果引起眾怒

Spain 西班牙28 六月 2018

五名男子將一名女子逼到角落並強姦她、拍下影片並分享影片。然而,法院的判決指出,這並非強姦。

#改變規則:超過十萬名墨爾本人為了更好的工作保障和薪資水準走上街頭

大洋洲28 六月 2018

「我也是走上街頭的一員,而那感覺像是在參加三月的葬禮。但是那很有力量。今天在墨爾本街道上的這12萬人充滿了激情,而我們也已經準備好要#改變規則!」

夜生活槓上民族主義 喬治亞民眾上街抗議

中亞與高加索地區28 六月 2018

「喬治亞正處於內部對峙的緊繃時刻!」

網民報告:伊朗、巴基斯坦和俄羅斯的共同點--它們都禁止加密通訊軟體Telegram

GV Advocacy中東歐28 六月 2018

網民報告針對世界各地網路權益所面臨的挑戰、所取得的勝利,以及國際新趨勢提供即時快訊。

民間要求馬來西亞新政府撤銷言論鉗制

GV Advocacy東亞25 六月 2018

馬來西亞如欲邁向成為現代民主社會,社會必須經歷一番陣痛和爭論。縱觀各國,這是發展的必然代價。

牙買加社會創業家以一個創意的小點子對抗塑膠汙染這頭巨獸

Caribbean加勒比地區25 六月 2018

我覺得一切都與覺察以及「覺醒」--也就是對於環境衝擊保持敏感--有關。重點是,我們與大自然太過疏離;我們不再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

違者就殺!孟加拉以「零容忍」政策對毒品宣戰,卻也讓數十人致死

南亞25 六月 2018

人權倡議者認為,政府的保安單位正執行法外處決,殺了那些毒品犯罪嫌疑犯。

Asia Summit 2019 Logo

邀請大家於2019/6/2(日)參加我們在台灣大學舉辦的亞太區公民媒體高峰會,一同討論亞太區的網路人權與倡議、數位安全與隱私權、數位落差與發展限制等主題。

閱讀更多 »

校對小組

Conny Chang

 

FangLing

 

Yanne C

新近迴響

拉丁美洲很少談起男性遭受的性別暴力

本文其他迴響 »

透過女性改善全球飢荒

本文其他迴響 »

東帝汶:多種語言合為一國

本文其他迴響 »

中文版合作夥伴


全球之聲的其他計畫


選單

關於我們

  • 成為譯者/作者/校對編輯
  • 特別報導
  • 聯絡我們
  • 捐款贊助
  • 譯者名單
  • 媒體合作

訂閱

資助者

  • MacArthur Foundation
  • Omidyar Network - Every person has the power to make a difference.
  • Ford Foundation - Working with Visionaries on the Frontlines of Social Change Worldwide
  • Mozilla - Making the internet safer, healthier and faster for good.
  • Open Society Foundations - Building vibrant and tolerant democracies.
顯示全部 »

本站以創作共用釋出條款 3.0 授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C保留部分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