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Malagasy
  • Italiano
  • русский
  • Nederlands
  • Português
  • عربي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Français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lski
  • 한국어
  • Esperanto
  • 日本語
  • македонски
  • Deutsch
  • বাংলা
  • bahasa Indonesia
  • नेपाली
  • Shqip
  • Türkçe
  • Swahili
  • srpski
  • Қазақша
  • Filipino
  • Dansk
  • čeština
  • Igbo
  • فارسی
  • Ўзбекча
  • Română
  • Català
  • Yorùbá
  • اردو
  • ᱥᱟᱱᱛᱟᱲᱤ
  • Aymara
  • ਪੰਜਾਬੀ
  • Български
  • 简体中文
  • ଓଡ଼ିଆ
  • አማርኛ
  • Svenska
  • हिन्दी
  • Magyar
  • كوردی
  • မြန်မာ
  • پښتو
  • ⲛογπίⲛ
  • עברית
  • Tetun
  • ភាសាខ្មែរ

我們翻譯全球之聲的訊息,讓全世界可以聽見我們的聲音。

閱讀更多 語言翻譯  »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關於我們
  • 成為譯者/作者/校對編輯
  • 特別報導
  • 聯絡我們
  • 捐款贊助
  • 譯者名單
  • 媒體合作
所有議題 非洲美洲亞洲歐洲中東COVID-19政治文化人權數位行動
  • Breaking News 重大消息
  • Censorship
  • Development 發展議題
  • Disaster 災害
  • Economics & Business
  • Elections 選舉
  • Environment 環境
  • Ethnicity & Race
  • Film 電影
  • Food 飲食
  • Freedom of Speech 言論自由
  • Gay Rights (LGBT)
  • Good News
  • Governance 政府治理
  • Health 衛生
  • History 歷史
  • Humanitarian Response
  • Humor 幽默
  • Indigenous 原住民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
  • Labor 勞工
  • Law 法律
  • Media & Journalism
  • Migration & Immigration
  • Music 音樂
  • Photography 攝影
  • Protest 抗爭
  • Refugees 難民
  • Religion 宗教
  • Science 科學
  • Sport 運動
  • Technology 科技
  • Travel 旅遊
  • War & Conflict 戰爭與衝突
  • Women & Gender
  • 人權
  • 公民媒體
  • 思維
  • 政治
  • 教育
  • 數位行動
  • 文學
  • 藝術與文化
  • 語言
  • 青年

FangLing 校對

依月份 
  • 三月 2020   1 篇作品
  • 八月 2019   2 篇作品
  • 五月 2019   5 篇作品
  • 四月 2019   3 篇作品
  • 二月 2019   9 篇作品
  • 一月 2019   3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8   2 篇作品
  • 八月 2018   12 篇作品
  • 七月 2018   6 篇作品
  • 六月 2018   9 篇作品
  • 四月 2018   4 篇作品
  • 三月 2018   2 篇作品
  • 一月 2018   1 篇作品
  • 十月 2017   1 篇作品
  • 九月 2017   2 篇作品
  • 八月 2017   2 篇作品
  • 六月 2017   1 篇作品
  • 五月 2017   1 篇作品
  • 四月 2017   1 篇作品
  • 三月 2017   5 篇作品
  • 二月 2017   1 篇作品
  • 一月 2017   5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6   9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6   12 篇作品
  • 十月 2016   5 篇作品
  • 九月 2016   5 篇作品
  • 八月 2016   2 篇作品
  • 七月 2016   6 篇作品
  • 六月 2016   1 篇作品
  • 五月 2016   5 篇作品
  • 四月 2016   4 篇作品
  • 二月 2016   2 篇作品
  • 一月 2016   4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5   2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5   4 篇作品
  • 十月 2015   4 篇作品

焦點報導 的 FangLing 校對

  • 坦尚尼亞恢復具有爭議性的衛生棉税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17 八月 2019
  • 巴西原住民購買鐵路股份 譴責企業未盡環境義務

    拉丁美洲28 五月 2019
  • 烏干達嚴重的塑膠垃圾問題

    GV Advocacy中東與北非2 五月 2019

熱門文章

  • 27 八月 2018中東與北非

    來自敘利亞東古塔的年輕寡婦談論她被迫成為難民的經歷

  • 11 十月 2017東亞

    反映錯綜複雜台日關係的15部電影

  • 29 八月 2017北美洲

    加拿大人被稱為「好人」的迷思

報導 的 FangLing 校對

坦尚尼亞禁用一次性塑膠袋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1 三月 2020

環保運動人士在坦尚尼亞三蘭港教導年輕人環境保育的重要性,以及一次性使用塑膠袋對於環境產生的威脅。

1980年代匈牙利村莊對核廢料貯存場設置的抗爭方式

中東歐22 八月 2019

「我們在當時做了很多很酷、很潮的抗爭行動。」

安哥拉政府祭出新法紀措施提案 人民怎麼看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21 五月 2019

事實上,拯救國家最根本的辦法是提供好的環境並且保障工作機會。

人人眼裡出假新聞:中國集中化阻止網路「流言」

GV Advocacy東亞19 五月 2019

在二〇一八年的七月,國家網路督察收到了六百七十萬份非法與假消息的回報。

讚頌墨西哥本土美食 網友們發起健康食品挑戰

拉丁美洲17 五月 2019

儘管有著營養豐富的本土菜餚,墨西哥人對於超加工食品的攝取量卻多於大部分的拉丁美洲國家。

居住在黎巴嫩不人道的難民營環境中,敘利亞難民面臨嚴峻的暴風雪

中東與北非6 四月 2019

「大家都很難受。到處都是水,晚上無法睡覺,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三天了。我們一整晚都坐在那邊顧小孩,卻什麼也不能為他們做。」

這些反映獨裁專制的經典卡通與現今社會息息相關

Film 電影6 四月 2019

在《藍色小精靈:誰是國王》中,掌權者建造出雄偉壯麗的皇宮後,便在村莊周圍築起城牆,來確保不受歡迎者被驅逐於外,而外人也無法任意進入。

伊朗阿瓦士地區的水源危機將演變為一場災難

中東與北非6 四月 2019

「為什麼當局不聽聽我們的聲音?由於河水乾涸,我們的水牛正在死去。我們沒有工作。我們的牲畜是我們唯一的收入來源。如果這些動物餓死,我們也會跟著餓死。」

大阪因慰安婦像與舊金山解除姊妹市關係

東亞14 二月 2019

2018年10月2日,大阪市長寄了一封長達10頁的英文信件給舊金山市長,信中多以粗體字及底線列出一連串與舊金山解除友好城市關係的原因。

阿富汗的假新聞現象助長了種族對立

中亞與高加索地區7 二月 2019

「事實上,網路上所流傳的照片是假的。那些照片是早在兩年前由記者Wakil Kohsar拍攝的。」

莫三比克歷史上首個全女性機組航班起飛

南亞7 二月 2019

「這項裁決是對平等、和平和社會和諧的頌歌。今天我以身為一個莫三比克人為傲。」「我們希望鼓勵彼此參與這項集體運動,以維護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航行於公共空間的權利。」--這是莫三比克民航史上第一次完全由女性操作飛機。

野火延燒暴雨肆虐 澳洲民眾憂心氣候變遷

大洋洲7 二月 2019

當昆士蘭遭野火吞噬時、當東岸鬧乾旱時、當雪梨淹水時,大部分的政客選擇逃避現實。這還不夠好。

« 過去文章

Asia Summit 2019 Logo

邀請大家於2019/6/2(日)參加我們在台灣大學舉辦的亞太區公民媒體高峰會,一同討論亞太區的網路人權與倡議、數位安全與隱私權、數位落差與發展限制等主題。

閱讀更多 »

校對小組

Conny Chang

 

FangLing

 

Yanne C

新近迴響

拉丁美洲很少談起男性遭受的性別暴力

本文其他迴響 »

透過女性改善全球飢荒

本文其他迴響 »

東帝汶:多種語言合為一國

本文其他迴響 »

譯者群像

Sorry, no authors to show right now.

全球之聲的其他計畫


選單

關於我們

  • 成為譯者/作者/校對編輯
  • 特別報導
  • 聯絡我們
  • 捐款贊助
  • 譯者名單
  • 媒體合作

訂閱

資助者

  • MacArthur Foundation
  • Omidyar Network - Every person has the power to make a difference.
  • Ford Foundation - Working with Visionaries on the Frontlines of Social Change Worldwide
  • Mozilla - Making the internet safer, healthier and faster for good.
  • Open Society Foundations - Building vibrant and tolerant democracies.
顯示全部 »

本站以創作共用釋出條款 3.0 授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C保留部分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