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 2006

報導 關於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 來自 十二月, 2006

古巴: 美國新國會與對古巴政策

  30 十二月 2006

原文:Bloggers on the New US Congress and the US policy on Cuba 作者:Carlos Gradaille 譯者:Leonard 校對:scchiang 美國上個月期中選舉結果出爐,讓民主黨重掌國會多數,這項改變會影響美國對古巴政策的未來,但部落圈裡卻未多所討論,部分民主黨及共和黨議員均支持解除對古巴的運輸及旅遊禁令,前加勒比海駐世界貿易組織大使桑德斯(Ronald Sanders)撰文,刊登於美國記者金成(David Kinchen)的部落格上: …美國對古巴政策短期內若要出現大幅轉變,仍與民主共和兩黨在國內選舉的結果緊密相關,反卡斯楚及古巴裔美國人團體影響力仍大,也依然大力遊說。 不過無論是美國政治人物、國際社會及卡勒比海國家,都希望美國與古巴回歸正常化。 古巴一部落格Por la izquierda[ES]於11月24日貼出一篇文章,明確談到美國期中選舉結果,以及如果美國對古政策會有改變,可能會有哪些[ES]: 我已讀過數篇文章,有關於美國民主占國會多數後,對古巴政策的可能轉變,聽起來還不錯,我也每天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振作,別讓佛羅里達州南部少數人影響他們的外交政策。 古巴裔美國邁阿密記者阿瑪戈(Armando Armengol)在部落格Cuaderno de Cuba[ES]中,自12月21日起陸續張貼許多新鮮的觀點,他引述古巴國會議長的談話,認為美國對古巴政策是個優先次序問題[ES]: …古巴國會議長阿拉工(Ricardo Alarcón)談到美國對古巴政策時,認為未來改變機會不太樂觀,因為還有伊拉克戰爭問題在前,只要阿拉伯國家情勢持續惡化,卡斯楚之弟勞爾(Raúl Castro)持續準備接班,華府對古巴策略就不會有太大變化。 阿瑪戈也分析美國兩大黨可能採取的策略,也認為國會新生態和過去相比不一定較有利: 就選舉考量而言,民主黨可能即將進入地雷區,不僅無法突顯共和黨政府無力制定政策帶動古巴轉型民主,最後還可能得背負敗責,眼前態度看似對民主黨有利,但他們除了繼續擔任在野黨,未來也得為立法錯誤負責。 另一篇文章中,阿瑪戈更深入探討阿拉工的言論[ES],並思索阿拉工和勞爾對美態度為何反差如此大: (阿拉工對美國的負面和悲觀)態度與勞爾似乎反差很大,勞爾已兩度表達願意與美國對話。

摩洛哥部落格社群:言論自由、音樂與慶祝

  20 十二月 2006

原文:Freedom of speech and music celebrations in the Moroccan Blogosphere作者:Farah Kinani翻譯:Ilya校對:Portnoy 在摩洛哥部落格社群中,上週(2006/12/13-20)有許多不同的焦點話題。 讓我先從 Farid 跟他所感興趣的摩洛哥部落格界一些有趣的數字現況(法文)開始。感謝 Shimon Peres,我接著將介紹 Reda 的發現:懶惰與伊斯蘭教之間的關係(法文)。 歐盟既是一個偉大的成功、也是一個巨大的失敗。為什麼?因為歐洲人變得懶惰了:他們沒有小孩[…],更多的老年人、更少的年輕人。歐洲有工作,但是沒有工作者。在非洲,事情剛好相反。這是為什麼他們把穆斯林帶到歐洲,以及伊斯蘭教傳進歐洲的緣故。 Amine,湯姆貓與傑利鼠(Tom and Jerry)的頭號粉絲,就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撰寫了卡通作者 Joseph Barbera,安享天年以 95 歲於週一過世的傳奇的一生(法文)。 一個酸酸的笑容? Nichane 目前正遭受攻擊。理由?這個諷刺雜誌所出版的封面故事介紹摩洛哥最流行的笑話。結果變成摩洛哥人喜歡嘲笑權力、性與宗教。這跟摩洛哥其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全世界的笑話,本來就都是這樣。某些笑話跟上帝與先知有關(阿拉伯文),有些是針對 Khorafa(阿拉伯文) 的朝聖者,甚至比丹麥的漫畫更糟糕(阿拉伯文)。 摩洛哥的新聞記者與部落客 Mohamed lachyeb,正在請他的觀眾詛咒 Nichane。 Koweit 也對 Nichane 感到不爽。 Nichane 出版部主任 Driss Ksikes 下週有可能將對讀者正式道歉。 已經有人對這個雜誌提出法律訴訟,這對於 M.S. Hjiouj 來說,簡直是太荒謬了。 في...

孟加拉:大屠殺記憶與勝戰日慶祝

  18 十二月 2006

原文:Bangladesh: Remembering genocide and celebrating victory day作者:Rezwan翻譯:Leonard校對:Portnoy 每個國家都有其特別的日子,例如孟加拉的12月16日,Drishtipat還記得35年前的這天,孟加拉正式獨立,《時代》雜誌在1971年12月20日稱之為「孟加拉浴血誕生」。 若各位有些人不清楚當時背景,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部落格名)的部落客Mash講述了孟加拉解放戰爭史,以及巴基斯坦軍隊對當地造成的創傷: 「孟加拉在1971年仍稱為東巴基斯坦,這是英國在1947年所遺留下來的畸形產物,當時的南亞大陸上有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同屬巴基斯坦領土,兩地之間則有廣大印度領土隔開,巴基斯坦兩地語言及文化皆相異,國內雖然以東巴基斯坦人口較多,但在經濟與政治上卻受西巴基斯坦人剝削與壓迫,東巴斯坦人若是說出孟加拉語、信仰印度教或從伊斯蘭教改信印度教,都會遭政府懲處,『巴基斯坦』(Pakistan)一詞直譯為『純淨之地』,他們無法對孟加拉人容忍或寬容,因為孟加拉人不是『純淨的』穆斯林。 … 1971年3月25日,巴基斯坦軍隊發動『探照燈任務』(Operation Searchlight),要消滅東巴基斯坦的人民聯盟及其支持者,目標要『粉碎』孟加拉人的意志。」 巴基斯坦軍隊當時在孟加拉屠殺300萬人、強暴40000女子、焚毀數百村莊、虐殺知識份子,也是全球史上極嚴重的一場屠殺。 巴基斯坦總統亞赫亞汗(Yahya Khan)曾說:「殺掉300萬人,其他人就會自動互相殘殺滅亡。」 然而美國政府卻支持巴基斯坦政府作為,1971年4月6日,美國駐達卡外交官布拉德(Archer Blood)發出知名的「布拉德電訊」,由29名美國官員聯名反對美方對巴基斯坦政策態度,由於布拉德對尼克森(Richard Nixon)與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有異議,美國旋即召回布拉德,但數百萬孟加拉人至今仍將他視為英雄。 數百萬孟加拉人在暴力威脅下逃往鄰國印度,美國支持和平的民眾也不同於政府姿態,創設「美國支持孟加拉論壇」,並於1971年11月20日在紐約聖喬治教堂舉辦吟詩會,出席詩人包括金斯堡(Allen Ginsberg)、歐洛斯基(Peter Orlovski)、桑德斯(Ed Sanders)等人,金斯堡朗讀知名詩作<九月,傑斯洛路上>,詩中描述難民生活之苦。 1971年8月1日,哈里森(George Harrison)與香卡(Ravi Shankar)舉辦「演唱會  為孟加拉」,地點就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共有40萬人參加,他們希望藉此提高世人對孟加拉的關注,也為難民募款。 孟加拉的自由鬥士不斷與巴基斯坦軍對抗,印度不但收容難民,也協助自由鬥士們奮戰。 1971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軍宣布投降,全世界見證孟加拉浴血誕生。 Drishtipat也記得: 我們在12月16日充滿了慶祝氣氛,之後卻蒙上一層陰影,人們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千人塚,最令人震驚的地點是Rayer Bazaar,國內最佳的醫師、教授、語言學家、科學家成了一具具開膛剖肚的冰冷屍體。 解放戰爭博物館網站有眾多線上記錄可供查閱。 孟加拉以慶典方式慶祝這一天,Back to Bangladesh張貼許多圖片,展現國民對國旗感到多麼驕傲。 Ershad Ahmed有更多照片記錄當天的慶祝活動。 Angelmorn希望孟加拉人能受解放戰爭英雄啟發。 Conversations with an optimist的Farhan記得在解放戰爭中,多少平民揭竿成為自由鬥士,為國家貢獻良多,也呼籲孟加拉部落客無論在何時都要盡力發聲。...

伊朗: 學生抗議、地方選舉、美伊對話

  11 十二月 2006

原文: Student Protest, Election and USA-Iran Talks 作者: Hamid Tehrani 譯者: Leonard 根據主流媒體與部落客的報導,數千名伊朗學生12月6日於伊朗各地大學發動示威遊行,主要口號是「大學還活著」,從去年起,大學生與學者常面臨許多難題,部分學運人士被迫離開學校、學生會遭強制關閉,許多學者也遭解聘或強迫退休,有些人稱政府新政策為二次文化大革命,部落客詳細記錄這起活動,並將示威照片公布在世人面前。 大學還活著 Arash認為12月6日對伊朗歷史是重要的一天,他指出: 今天是伊朗學生日,紀念三十多年前遭國王殺害的三名學生,過去十年來,學生都在這一場表達對改革的熱情與對國家的憤怒,自從總統阿曼尼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上台,實施多項民粹主義政策,使今年學生有了更多不滿與反抗的目標。 知名攝影部落客Kosoof的部落格常遭政府滲透騷擾,他提到安全人員無法阻擋學生進入大學,他已刊出有關本次活動的照片。 15 azar報導示威遊行不同時刻的現象[Fa],他也表示安全人員無法阻擋學生進入德黑蘭大學,也指稱馬尚德、馬贊達蘭等城市亦出現數百名抗議學生,主要口號是「大學還活著」,學生也高呼其他口號,例如「獨裁者下台」、「釋放政治犯」、「女性自由即人性自由」等,學生表達支持國內女性與勞工運動。 Chapno解釋學生運動的部分目標[Fa],他表示: 學生運動是國內現有最活躍的組織活動,背後已有50年的歷史,絕不會成為政治遊戲的俘虜,…對抗貧窮、爭取自由、正義與平等一直都是學運核心價值。 部分部落客報導活動內容,其他則試圖分析運動對未來[1]的衝擊,改革派希望透過此次選舉重掌執政權。 部落客與改革派候選人對話 Alpar表示,約130名部落客在地方市鎮議會選舉前,與改革派候選人會面。 Jomhour前往伊朗南部參與會議,他認為此次活動具正面意義,讓社會聽見部落客的聲音[Fa]。 Hanif說部落客對候選人提出要求,候選人則學著了解部落客手中所擁有的媒體,他還表示我們能夠集合150名部落客,代表著對未來的潛力無窮 [Fa]。 美伊對話 部落客不只關心伊朗國內事務,也討論未來美伊對話的可能性,美國伊拉克研究小組後來發表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應直接與伊朗和敘利亞對話,不過早在報告公布之前,伊朗部落客便已論及這個主題,但意見依然分歧。 Winston提議致函美國總統,要求他不要與伊朗政府談判協商,他寫道: 我認為部分人士/部落客應聚集起來,共同致函美國總統布希,建議他幫助伊朗人民擺脫現有政權,並運用美方影響力及權力加速發展。 來自伊朗的獲獎記者Maziar Bahari則有不同看法,他在《華盛頓郵報》的部落格裡張貼文章,支持美伊對話: 有天我看到布希站在越南的胡志明塑像前,我自己想著:「為什麼人們難以想像布希站在伊朗國會的何梅尼畫像前呢?」曾有五萬美國人在越南喪命,兩國現在都能往來,中東過去卅年間變動頻繁,但美伊雙方的仇恨卻因某些可笑理由而始終不變,美國民眾在11月7日的期中選舉中,已證明他們準備接受改變,美國政府也該趁此時機放棄政權改變的念頭,在毫無前提的情況下直接與伊朗對話,美國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和幕僚或許很希望推翻伊朗政府,看到歌手小甜甜布蘭妮(Britney Spears)剛離婚,許多伊朗男人也很希望她能改信伊斯蘭教後,與他們結婚,但就現實看來,這兩件事目前都不可能發生。

阿富汗:近期發展

  2 十二月 2006

原文: Afghan Whispers: Marshall Plan, Drought and Herat 作者: Hamid Tehrani 譯者: Leonard 馬歇爾計畫在哪裡? Sanjar解釋為何阿富汗的馬歇爾計畫未能實踐,他寫道: 卡札政府成立之後,有些人建議實行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馬歇爾計畫,之後全球各國承諾提供數十億美元進行阿富汗重建,實際也已有數百萬美元花費在全國各地,但這並非馬歇爾計畫。 Sanjar試圖尋找解答,他認為美國與聯合國必須確保流入阿富汗的援助用途透明。 旱災 Safrang論及阿富汗面臨旱災,該國不到十年間二度出現旱災,樂施會發出警訊,指高達250萬民眾長期糧食不足,Safrang也強調國際關注十分重要,因為阿富汗政府無力處理這項難題。 赫拉特 Demilitarized說自卡札政府成立以來,如果人們想要在阿富汗尋找地區發展典範,首選肯定是赫拉特,至少從外界看來,赫拉特是座公民社會繁榮興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