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 來自 十二月, 2007
俄羅斯:總統人選底定?
一年半前,俄羅斯部落客若想對著熊大叫,一定得去動物園才行,現在他們完全不用離開電腦前,因為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已打算支持第一副總理梅德維捷夫(Dmitry Medvedev)角逐2008年總統大位。 梅德維捷夫的姓氏(Medvedev)字源出於俄文的「熊」(medved),Yandex Blogs(RUS)便列出超過1500篇關於批評梅德維捷夫(RUS)的文章,另外1400篇文章則比較客氣[RUS],稱他是總統「繼承人」。 以英文書寫的俄羅斯部落客也在討論此事,先前都在猜測誰可能是下任俄羅斯總統,以下是部分反應。 Mark MacKinnon's Blog: 恭賀梅德維捷夫總統,當然選舉這個形式還是要做,不過他已篤定當選,除非克里姆林宮內決策又出現大轉彎,否則普廷欽點者肯定能過關,自由派的在野黨已自毀前程,無法團結一心,竟派出三人參加明年四月大選。 梅德維捷夫一切都是拜普廷之賜,若普廷開口要當總理,或是要他放棄總統職位,梅德維捷夫都會照辦。 Ruminations on Russia: 終章抑或序曲 Google News現在有108個條目,都宣布梅德維捷夫已成為執政黨與親政府政黨共推的總統候選人,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好事。 但一切太簡單了,事情不會就這樣結束,反而是意想不到的面向,今年夏末的傳言指出,梅德維捷夫被查察正在積極布置勢力,以坐享好處繼續掌控重要職位(GAZP),但應不會成為總統候選人。 Sean's Russia Blog: 故事尚未了結,未來還有更多值得討論之事,但光是在初期,有件事已是再明白不過,無論普廷用何方式強調他會卸下總統職位,批評者也不可能輕易饒過他,正如Michael Corleone在電影《教父第三集》所言:「當我以為自己已是局外人,他們還不斷將我拉回局內。」 Siberian Light: 我開始在想,究竟梅德維捷夫能否擔此重任,成為領導俄羅斯的總統,而讓普廷進入半退休狀態,我相信許多人和我心有同感。 梅德維捷夫對普廷高度忠誠,代表他當選後不太可能對付普廷,就像2000年普廷就任總統前沒沒無聞,外界對梅德維捷夫也知之甚微,沒有權力基礎,又夾在派系交戰之間,或許這正是團結各方的最佳人選… Perspectives on the...
哈薩克:政制符合歐洲標準?
哈薩克部落格圈最近主要話題仍是政治,當地政制屢見爭議,也愈來愈像蘇聯時期制度,人權記錄也仍舊低落,但然歐洲主要推動民主的「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主席,卻由哈薩克擔任。 外界許多人揣測,獨立國家國協愈來愈像個「獨裁者俱樂部」,成員國領袖不時相互交換處理媒體與選舉的方式與經驗,b-ryskulov指出,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數週前的電視訪談中,兩度特別讚揚哈薩克的發展,尤其支持哈國總統納札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 他表示[ru]:「為了某些原因,普廷在與其他鄰國比較時特別將哈薩克提出來,這個畫面會在精心策畫的電視節目上播出,讓我懷疑這並不是脫口而出的即興言論。」 Slavasay回顧[ru]哈薩克高層官員的資歷,注意到許多官員都是遭總統大規模任命與撤換,他認為:「如此調整內閣比較容易」,他也提到,哈薩克與俄羅斯不同,現任或前任情報機關官員較少進入行政單位任職,他指出:「情報人員入政府,最著名的例子是現流亡在外的前總理卡赫澤汀(Akezhan Kazhegeldin),據傳現任總理馬西莫夫(Karim Masimov)也出身情報組織,不過他完全否認。」 儘管哈薩克2005年與2007年選舉顯有瑕疵,「終身總統制」等修憲結果也受人質疑,但該國仍贏得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主席之位,Kzblog指出:「這已是正式結果,哈薩克先前爭取2009年主席未果,卻將於2010年擔任主席,官方通訊社也只報喜不報憂」。「人權觀察組織」亦發布新聞稿,譴責這項決定,認為哈薩克並未達到該組織的要求。 Joshua Foust也分析此事,一方面哈薩克人權與民主記錄貧乏,卻能擔任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主席,確實具有爭議性,他認為這種所有有關此事的外交協調是樁「醜陋的交易」。Slavasay也認為[ru]:「2010年主席之位已底定,哈薩克現在得非常努力,才能讓外界未來相信他能榮之重任」。Adam-kesher則覺得,「這是哈薩克外交人員的大勝利,也是該組織的大挫敗」,Adam-kesher看法很悲觀: 哈薩克又承諾在2008年要改革,包括媒體法規、誹謗罪除罪化與選舉法規自由化,不過人們對此新聞的反應通常是失望與迷惑,哈薩克以前也曾承諾改革,但後來沒落實,此次機會也不大,但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的聲譽已毀於一旦。 Epolet以不同的觀點看待[ru] 此事,認為哈薩克現任總統很在意形象問題,他指出:「2010年哈薩克擔任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主席時,正好也是總統納札巴耶夫的七十歲大壽,屆時將有大規 模慶祝活動,而2008年的主要活動,則是國家遷都阿斯塔納(Astana)十週年,這將形同是2010年的預演,而且十週年慶祝日也選在總統生日當 天。」 本文英文版同時刊載於neweurasia 原文作者:Adil Nurmakov 校對:Portnoy
特別報導:2007峇里島全球氣候變化會議
今天起,全球領袖、社運人士與學生將聚集在印尼峇里島,共同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此次大會,是緊隨著2007年9月於紐約舉辦的聯合國高層環境會議,當時全球之聲曾做了相關報導,認為其中一些討論將可把其熱烈氣勢帶至峇里島會議。紐約會議中,幾乎全體同意,氣候變化是一個重要緊迫的全球議題,需要大家共同的投入與行動。 當會議開始,延續京都議定書的期待正在傳開,全球之聲環境主題將特別突顯世界各地部落客對環境變化的想法,他們的意見以及解決此問題的建議。什麼東西塑造了環境變化的政治氛圍?部落客們是否對峇里島會議的協商前景樂觀?全球層次的討論,與在地之間又有什麼關聯?最後,全球之聲創建了一個特別報導頁面,聯播全球環境議題的部落格消息,本網頁也會連結至全球之聲部落客有關環境的詳細報導。 除了2007年峇里島里大會的報導,12月8日星期六為全球氣候變化行動日,世界各地都有抗議行動,我們希望屆時可以全面整理各國公民媒體的相關報導資訊。 原文作者:Juliana Rotich 校對:Portnoy
環境:來自非洲的綠色環境觀點
最近,峇里島的氣候變遷會談成為全球諸多部落客的關注焦點,此外,12月8日世界各地也展開大遊行,提醒世人重視氣候變遷,要求政府領導人合作以解決此一問題。線上行動組織Avaaz 製作了一幅全球抗議照片的地圖。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特別是南非,部落客討論了峇里島會議、核能、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綠色節能的各種方法。 Urbran Spoud 貼了一個簡單扼要的「峇里島會議字母縮寫」,讓讀者了解聯合國氣候變遷網頁上一堆縮寫字母代表的意義。這個議題中最常用的縮寫字,就是COP13,其解釋如下: COP13 — COP 是指締約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大會最高權力者,最高決策單位。它由參與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大會的各國組織來組成。除非另有決議,否則COP每年應定期開會。 COP13的意思,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UNFCCC)第13次大會。 Rory 認為 COP必須放入政治要素考量,公平的經濟發展權力是全球氣候問題協商的重要關鍵。 峇里島13屆大會一個要點是對貿易協定的衝擊,特別是針對開發中國家,氣候緩和的策略將如何影響這些國家經濟與社會。 他也提到,綠色建築革命已慢慢在南非開普敦展開,儘管目前還無適宜法令來規範綠建築。他舉了二個開發計畫,結合了另類能源方案和綠色工法技術: 綠色建築革命由南非綠建築委員會支助,希望發展出一套鑑定制度。但是目前仍沒有適當的法令,願意投資的公眾是促成改變的唯一動力。 EkoGaia 的Glenn Ashton 針對各類別作了一個後設分析,強調部份氣候變化的問題是來自資本主義2.0經濟模式,現在需要新的對策。他提出資本主義3.0,加入了許多新想法: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體系,我並不是說資本主義3.0就是最終的方案,而是認為它的確朝著一個建設性的方向去找出最後的處理之道。這個對策必須包括以民主方式,控制大企業對全球資源的掌握。如果我們不能管理大企業,就不可能對全球生態體系採取一套較合宜的控制方式來達成有效的解決方案。 Omar Barsawad 考慮全球暖化對非洲的效應,也評論了烏干達總統Yoweri Museveni在前一回非洲聯盟高峰會上的發言。 把時間轉回前些時候非洲聯盟高峰會上,烏干達總統Yoweri Museveni宣稱氣候變化是已開發富裕國家的一種「侵略行為」,非洲應受賠償,當時大部份的人都忽視了這番談話。看看IPCC(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最近提出的預測—非洲將會受到全球暖化的嚴重影響,再想想Museveni 發言的確有其道理。非洲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大陸也是最不起眼的資源消耗者,卻因為全球暖化問題而受害最深。 他的結論仍帶著期許,敦促: 非洲的政治人物與領袖們應該且必要展現出務實、建設性的領導力與遠見,帶領非洲去面對奴隸制度之後最大的危機,亦即全球氣候變化。希望峇里島的協商可帶來正面的結果,找出對策將地球從嚴重的全球暖化問題中解救出來。...
中東觀點看和平會談
來自中東的政治領袖大老遠的來到美國馬里蘭洲的安那波里斯市,忙著代理以色列和它的阿拉伯鄰國的和平方案協議,但是區域內的部落客對此事仍抱持著失落、懷疑和悲觀的情緒。 這裡是來自中東地區部落客的看法: 巴勒斯坦:多餘的承諾 巴勒斯坦人Lelia Haddad不隱藏她悲觀的情緒,承認在加薩的人們並不對此次和談抱持太多期待。她解釋說: 這次的和談只是讓以色列領導作出新的、多餘且糾結複雜的承諾,但同時又閃躲許多責任。他們盡可能地玩弄讓人迷惑的法律文字遊戲:我們不建立新的屯墾區,我 們只是徵收更多的土地,以自然成長的方式使其擴張,直到這些地方像個城鎮,而不是殖民地。這是美國當局認可保住面子的方式,我們可以保證剷平檢查哨。 Al Haddad 進一步補充: 所以,加薩地區的人們能期待此次和談有什麼成果嗎? 總而言之,沒有太多的期待。歴史的教訓是,不要提及任何有關他們(巴勒斯坦)命運的事,像1991年馬德里和談、1993年奧斯陸協議,或是2003和平路線。當參與和談的西方國家試圖控制和談的方向和結論,歴歷的經驗告訴他們—永遠不要再試著圖勞無功地這樣做。 敘利亞:巴勒斯坦被排除在和平之外 敘利亞部落客Omar同意他所截取某新聞網站畫面所顯示的訊息。在當地,這次和談和巴勒斯坦多麼的沒有關連。他的部落格張貼了半島新聞台(Al Jazeera)的網站畫面截圖,並解釋說: 照片為Omar所有 這張圖片顯示Aljazeera.net目前所提供的RSS訂閱主題 第一條翻譯如下: 安那波里斯會議正在進行中,布希認為此次會議是協議溝通的理想時刻 第二條是: 以色列突擊加薩,六人犧牲 我猜想,生活在加薩的巴勒斯坦人被排除在此次正在進行的協議之外。 以色列:持續懷疑 同時,來自以色列的Bert說他對此次和談能否成功抱持懷疑。他也注意到在以色列增加了安全警戒。他補充說: 如同大部份生活在以色列的人們,我一直懷疑安那波里斯和談成功的機會,我也懷疑這整個會議有什麼意義。仍然、也許、只是也許,以 色列總理奧爾默特(Ehud Olmert)和其他與會者是對的,當他們說此次會議的舉行從某方面來看是一次成功和勝利。當今天下午我和二個小孩在逛街的時候,我是想著這樣。在購物中 心,我看到一名男警和女警在巡邏,我也發現到這名男警上掛著半自動步槍,以雜誌作為遮掩。我向他們走近,問他們有什麼原因要如此的特別警戒。他們禮貌地笑 笑說「安那波里斯」。每次看著巴勒斯坦人和其他阿拉伯國家,談著他們和我們的幻想,基本上,都是挫敗。我不必指出他們所說的成功看起來是什麼了。 黎巴嫩:主人的召喚...
(短訊)俄羅斯:風雲人物計劃
部落格「新俄羅斯觀點」認為,美國《時代雜誌》今年將俄國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選為年度風雲人物,「是項對美俄兩國政治及媒體菁英皆有利的成功計謀,但此舉是否符合兩國人民利益,這個問題就留待各位讀者自行評斷了。」
中國:我們的人在澳大利亞?
陸克文(Kevin Rudd),這位令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讚賞有加的澳大利亞新總理,80年代曾在中國擔任外交官,而就在過去的幾個星期、陸克文與霍華德(John Howard)競選總理之前,胡錦濤主席便邀請他和家人於明年去北京的奧運會。 對於陸克文廣泛的中國交際網,中國的部落客知道些什麼呢?11月25日,網易將此條新聞置於頭條。 MSN Live Spaces的部落客黃小雨,在澳大利亞的國際學生公寓的住處裡寫了一篇文章,「陸克文的勝利」: 凌晨的時候聽說小陸勝了。果然和這裡的媒體和民調預計的一樣。工黨順利執政。替換了已經執政11年之久的自由黨國家執政聯盟。 消息公佈之後。我們的國內的媒體到是頗為興奮。新浪網上出了很多的報導。CCTV9也進行了專訪。 最感興趣一點。也就是這個新總理會講中文。給了中澳關係一個美麗的遐想空間。中國人民包括我們那麼多留學生來說自然多了些憧憬。 此人的施政綱領,其中幾點我比較感興趣。一個是優質教育系統的建立和教育經費的增加。不過這個貌似也是09年的計劃了。不知道對我有沒有什麼實質的影響。另外一個是改進網絡建設。看看這裡的破網絡。比國內還落後的512KADSL就知道真的要改改了。 其餘的比如醫療和社會保障。簽《京都議定書》和伊拉克撤軍之類的事情和我們切身關係暫不太強烈。 不過我覺得他獲勝的另一個法寶是對手已老。霍華德這個老禿驢每天在大家眼底下晃了11年。大家已經看的厭惡了。 另外我還是覺得無論霍華德繼續執政還是小陸上台。對中澳關係的大局來說並無太大影響。只是此人更熟悉中國。親美的立場也不會改變。且其美中關係中的微妙紐 帶的作用變得愈加清晰。早上一上線又看到法國總統啟程訪華了。而且還帶著1000億的合同意向而去。這個時代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在經過 200年的壓迫和鬥爭之後。一切就如命運之輪一樣滾滾而來… 還有一篇文章作者DreamhouseLHH1106也來自於澳大利亞,題目為「誰是陸克文」: 陸克文是Who,這幾天是澳洲的大選,各種媒體上都是和大選有關的消息一打開電視整段都是介紹選舉的情況當記者問選民對大選的看 法時,多數人都用了boring這個詞偶在想既然很多人都覺的boring,電視台還有別的媒體,為什麼總是不停的放選舉難道是因為好萊鎢的編劇罷工,導 致電視台沒有美劇放,才拿選舉充數昨晚,選舉結果出來了工黨的陸克文擊敗了自由黨的霍華德,出任了澳洲的新總理陸克文的獲勝一方面是因為他提出的福利政策 吸引了選民澳洲這幾年經濟增長很快,但老百姓除了收入有些增加,福利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其實澳洲的福利已經很好了,在發達國家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這一 點似乎和中國有些像而有著苦難童年的陸克文便大打福利牌,從而吸引了多數選民。 另一方面,他的中國背景又為他吸引了N多的亞洲選民陸克文雖是土生土長的澳洲白人,但他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大學時,他的專業便是中文和中國歷史大學畢業 後,他曾在北京工作過八年不僅如此他的三個孩子均會說中文。 他的小兒子現在在復旦大學深造工黨一向比較傾亞洲隨著亞裔尤其是中國移民的增加陸克文自然為獲勝 增加了砝碼偶倒覺得,陸克文挺有先見之明,能在三十年前選擇當時很冷門的中文做為自己的專業其實現在在西方,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如果有在中國或是亞洲有 工作學習的背景,那麼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是很有好處的就是不知道西方人是不是也像中國那樣有「海歸」一說陸克文是Who從今天起,他是澳洲的總理。 新浪的部落客Old Thrift貼了這樣一張照片: 接著我們再回到澳大利亞,新浪部落客龔學中這樣抨擊到:「陸克文贏了,而幼稚已經開始」:...
哥斯大黎加:中國來了
在盛大軍禮歡迎[ES]之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哥斯大黎加總統阿里亞斯(Oscar Arias)訪問中國,有些人或許覺得這幅畫面相當諷刺,Fusil de Chispas部落格提供了相關影片與照片。 然而這項新政治與商務關係背後意涵何在?為何哥斯大黎加決定放棄與台灣一甲子的邦誼,轉而投向亞洲商務大國,中國的懷抱?News Star部落格的Roy Rojas提及這項改變帶來的部分利益,部分人士認為,這項轉變對哥國好處多多,因為無論在經濟力與國際地位上,台灣都無法與中國等量齊觀,不過在中美洲地區,哥斯大黎加也是唯一與中國建交的國家[ES]。 自建交之後,哥中兩國往來益加頻繁,Tiquicia指出,一群中國代表已由姜恩柱率團訪問哥斯大黎加四天,其間拜會國會議長Francisco Antonio Pacheco及外交部長Bruno Stagno。 國際間也有部落格提及此次重要的訪問中國行程,區域部落格Nicaragua Hoy[ES]在首頁上便寫到此事,並張貼阿里亞斯的發言逐字稿,其中指出: 對中國企業而言,哥斯大黎加市場極具吸引力,除了人民教育水準與勞工素質優良之外,未來產品出口至美國,還可能有免課稅優惠。 阿里亞斯所指稱的免課稅優惠,就是最近藉公投通過的與美國自由貿易協定。 訪問行程一開始,兩國領袖便宣布將簽定合約,哥斯大黎加將出口總值1.5億美元的蝦子至中國,之後中國企業也將投資數百萬美元至哥國興建煉油廠,而觀察亞太地區的西語系部落格Actualidad也提及中國將在哥國投資發展行動電話技術[ES]。 原文作者:Roy Rojas 校對:Portnoy
伊拉克的「覺醒」
這是真的嗎? 我敢這樣說嗎?伊拉克真的越來越安全了? 這個名為意圖把基地組織(Al-Qaeda)趕出巴格達郊區、「覺醒」(Awakening)的運動又是什麼?報導說暴力事件明顯下降,伊拉克回到步入正軌上。美國總統布希的增兵行動真的見效了嗎?伊拉克部落客們探討這個問題,告訴我們真正的街聞巷語。 Adhamiya 的「覺醒」 部落格圈中一個重要話題,是關於一個叫「覺醒」的自衛隊(Awakening/Al-Sahwa)占據了巴格達北郊的Adhamiya區的 街頭,這個區域曾被基地組織( Al-Qaeda)所控制,而目前在美軍的協助之下,街道上有種回歸常態的感覺。要了解過去這個地區在基地組織的控制下竟究有多糟,最後的伊拉克人(Last of Iraqis)描述道: 我發誓,除非是生死關頭,不然這輩子我不要再到Adhamyia去了,那兒的情況真是越來越糟糕。特別在基地組織的人擱下一輛醫生所駕駛的車(我認識這位醫生跟他太太),把他們倆拖出車外,冷血的在路中間把兩人殺害,卻沒有人能做些什麼。基地組織還侵入一對新婚夫妻的家中,將先生反鎖在浴室中,然後輪暴了他的太太,最後殺了她,然而她的先生無能為力,只能在浴室裡發了瘋似的大叫。這裡的狀況真是越來越危險。 活在巴格達(Alive in Baghdad)的記者在「覺醒」接管該地時做了現場報導。Alaa 在他的第一則報導中,描述了這支新的自衛隊如何接管該區: 今天,11月11號,「覺醒」開始逮捕某些之前有疑似有犯罪作為的人。那些被逮捕的人被送交美軍加以拘留。同時,他們也逮捕了二名殺人犯,他們同時也犯下了搶劫和綁架等罪行。 稍後,他報導更多的進展: 因為一些基地的成員開始為「覺醒」工作,「覺醒」開始拘捕為基地組織效力的人,他們逮補了超過20名的成員。這一波的拘捕行動之 後,這些前基地組織成員向美軍指出炸彈埋設的所在,使美軍能破壞埋設在Adhamiya的六個不同地方以上的炸彈,同時昨晚也破壞了一個汽車炸彈。 在新的自衛隊取得它的權威性的同時,Alaa報導街頭已漸漸回到常態: 由於這個計劃,這裡已無從讓任何叛亂份子在街頭攜帶或放置炸彈,也讓Adhamiya目前維持一種安全的狀態,一些商店開始營業,生活也一步步的邁上常軌。 沒有人會懷念新的事件,最後的伊拉克人 決定到Adhamiya為自己一探究竟,進而產生喜憂參半的感覺,他寫道: 街道上為數眾多的來往車輛讓我覺得安心,行人、準備好要重新開張的商店,和安置妥當的感覺,孩子們在街上踢著足球,男人女人走在街上,工人們忙著照料已經一年已上沒有維護的花園和廣場。 我之所以擔心是因為大多數「覺醒」的成員只是14-16歲的孩子,他們帶著AK步槍身著防彈背心(不是每個人都有),也因為居民說這些小孩和成員的背景。大多數成員並非社會中的良民,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在前不久還是基地的成員… 「覺醒」將這個區域控制住,他們藉由美軍的助力達到目前的狀態,看起來他們想把事情做好。嗯,我應該把話講清楚。他們在命令和指導之下把事情做好,因為 他們這麼做是為了錢,而這很顯而易見。基地並沒有付錢給這些「前」成員,而這些成為「覺醒」成員原本是基地中低階份子… 我聽說付給「覺醒」成員的區間是這樣的:14-16歲每月250美金,16歲以上每月450美金,高階成員則是每月600美金以上。 巴格達連接(Baghdad Connect)寫的有點冷嘲熱諷:...
伊朗與委內瑞拉的親密關係
上個月,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Chavez)再度訪問伊朗,這是他在兩年內第四度舊地重遊,兩國也簽署更多經濟協議,他與伊朗總統阿曼尼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均表示「景仰」對方,前者給予伊朗政府種種支持,後者則稱伊朗是查維茲的第二故鄉。 「社會主義」總統查維茲竟然與伊朗維持良好關係,去年多數伊朗左派學生與部落格對此提出批評,因為過去伊朗曾處決數千名社會主義武裝份子。 伊朗知名部落客Jomhour與澳洲作家兼部落客Anthony Loewenstein都寫到兩國總統的友誼,知名漫畫家兼部落客Nikahang則畫出以上圖畫。 什麼和平?哪來安全? Jomhour表示[Fa],阿曼尼內賈德與查維茲會晤後宣示:「我們已擁有為所有國家拓展和平與安全的計畫。」 他寫道: 如此說來,我們可真要重新定義和平與安全這兩個詞了!當他們為自己國家的國民帶來問題與危險時,如何能讓其他國家獲得和平與安全?…在這兩國內,詞語的意義都與舊時不同,當阿曼尼內賈德大聲宣告伊朗擁有絕對自由,其他國家將享受和平與安全,聽來真是個大笑話。 Jomhour認為,查維茲為委內瑞拉製造民主與自由問題,伊朗政府也侵犯基本人權,並不時壓迫社運人士。 「丟臉」 Anthony Loewenstein表示: 我今年六月造訪伊朗時,注意到拉美左派與伊朗政府出現變態的關係,國際間左派人士卻大多沉默,不願批評查維茲與伊朗相擁取暖。 我的記者朋友Rodrigo Acuna對此的看法是:「委內瑞拉身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與另一會員國伊朗建立政治與貿易關係或許很自然,但查維茲去年九月竟頒贈『解放者勳章』給阿曼尼內賈德,這是委內瑞拉對來訪貴賓的最高榮譽,此事不僅令人尷尬,更令人感覺可恥。」 他也認為,「在國際左派勢力的忠誠支持者眼中,查維茲不可能犯錯,他們的字典裡根本沒有『矛盾』與『不一致』等詞語」。 原文作者:Hamid Tehrani 校對:Portn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