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 · 五月, 2009
- Breaking News 重大消息
- Censorship
- Development 發展議題
- Disaster 災害
- Economics & Business
- Elections 選舉
- Environment 環境
- Ethnicity & Race
- Film 電影
- Food 飲食
- Freedom of Speech 言論自由
- Gay Rights (LGBT)
- Good News
- Governance 政府治理
- Health 衛生
- History 歷史
- Humanitarian Response
- Humor 幽默
- Indigenous 原住民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
- Labor 勞工
- Law 法律
- Media & Journalism
- Migration & Immigration
- Music 音樂
- Photography 攝影
- Protest 抗爭
- Refugees 難民
- Religion 宗教
- Science 科學
- Sport 運動
- Technology 科技
- Travel 旅遊
- War & Conflict 戰爭與衝突
- Women & Gender
- 人權
- 公民媒體
- 思維
- 政治
- 教育
- 數位行動
- 文學
- 藝術與文化
- 語言
- 青年
- 四月 2020 2 篇作品
- 三月 2020 3 篇作品
- 二月 2020 4 篇作品
- 一月 2020 1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9 1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9 2 篇作品
- 十月 2019 2 篇作品
- 九月 2019 1 篇作品
- 八月 2019 2 篇作品
- 七月 2019 3 篇作品
- 五月 2019 3 篇作品
- 四月 2019 1 篇作品
- 三月 2019 2 篇作品
- 二月 2019 3 篇作品
- 一月 2019 3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8 2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8 1 篇作品
- 十月 2018 2 篇作品
- 九月 2018 2 篇作品
- 八月 2018 3 篇作品
- 七月 2018 1 篇作品
- 六月 2018 1 篇作品
- 五月 2018 1 篇作品
- 四月 2018 2 篇作品
- 三月 2018 1 篇作品
- 二月 2018 1 篇作品
- 一月 2018 1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7 3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7 1 篇作品
- 十月 2017 2 篇作品
- 九月 2017 5 篇作品
- 五月 2017 1 篇作品
- 三月 2017 1 篇作品
- 二月 2017 1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6 2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6 3 篇作品
- 五月 2016 3 篇作品
- 四月 2016 2 篇作品
- 一月 2016 2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5 1 篇作品
- 十月 2015 1 篇作品
- 九月 2015 2 篇作品
- 六月 2015 3 篇作品
- 四月 2015 1 篇作品
- 三月 2015 4 篇作品
- 二月 2015 2 篇作品
- 一月 2015 3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4 1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4 5 篇作品
- 十月 2014 3 篇作品
- 六月 2014 1 篇作品
- 五月 2014 5 篇作品
- 四月 2014 2 篇作品
- 三月 2014 8 篇作品
- 二月 2014 3 篇作品
- 一月 2014 3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3 2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3 2 篇作品
- 十月 2013 2 篇作品
- 九月 2013 3 篇作品
- 八月 2013 4 篇作品
- 七月 2013 1 篇作品
- 六月 2013 6 篇作品
- 五月 2013 4 篇作品
- 四月 2013 1 篇作品
- 三月 2013 1 篇作品
- 一月 2013 1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2 2 篇作品
- 十月 2012 2 篇作品
- 九月 2012 4 篇作品
- 八月 2012 2 篇作品
- 七月 2012 3 篇作品
- 六月 2012 1 篇作品
- 五月 2012 5 篇作品
- 四月 2012 2 篇作品
- 三月 2012 7 篇作品
- 二月 2012 2 篇作品
- 一月 2012 2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1 4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1 5 篇作品
- 十月 2011 6 篇作品
- 九月 2011 5 篇作品
- 八月 2011 13 篇作品
- 七月 2011 3 篇作品
- 六月 2011 6 篇作品
- 五月 2011 11 篇作品
- 四月 2011 10 篇作品
- 三月 2011 11 篇作品
- 二月 2011 15 篇作品
- 一月 2011 6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0 5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0 9 篇作品
- 十月 2010 3 篇作品
- 九月 2010 5 篇作品
- 八月 2010 6 篇作品
- 七月 2010 10 篇作品
- 六月 2010 2 篇作品
- 五月 2010 5 篇作品
- 四月 2010 4 篇作品
- 三月 2010 8 篇作品
- 二月 2010 16 篇作品
- 一月 2010 5 篇作品
- 十二月 2009 7 篇作品
- 十一月 2009 12 篇作品
- 十月 2009 13 篇作品
- 九月 2009 14 篇作品
- 八月 2009 13 篇作品
- 七月 2009 15 篇作品
- 六月 2009 18 篇作品
- 五月 2009 15 篇作品
- 四月 2009 6 篇作品
- 三月 2009 5 篇作品
- 二月 2009 11 篇作品
- 一月 2009 13 篇作品
- 十二月 2008 15 篇作品
- 十一月 2008 9 篇作品
- 十月 2008 8 篇作品
- 九月 2008 13 篇作品
- 八月 2008 6 篇作品
- 七月 2008 7 篇作品
- 六月 2008 2 篇作品
- 五月 2008 6 篇作品
- 四月 2008 3 篇作品
- 三月 2008 7 篇作品
- 二月 2008 6 篇作品
- 一月 2008 3 篇作品
- 十二月 2007 5 篇作品
- 十一月 2007 4 篇作品
- 十月 2007 6 篇作品
- 九月 2007 6 篇作品
- 八月 2007 5 篇作品
- 七月 2007 1 篇作品
- 六月 2007 6 篇作品
- 五月 2007 6 篇作品
- 四月 2007 3 篇作品
- 三月 2007 3 篇作品
- 二月 2007 2 篇作品
- 一月 2007 5 篇作品
- 十一月 2006 4 篇作品
- 十月 2006 1 篇作品
- 九月 2006 2 篇作品
- 八月 2006 3 篇作品
- 七月 2006 2 篇作品
- 六月 2006 3 篇作品
- 五月 2006 1 篇作品
- 四月 2006 2 篇作品
報導 關於 青年 來自 五月, 2009
菲律賓:述說饑餓故事
幾年前,一部短片在第56屆柏林影展廣受好評,至今仍在網路上流傳,提升民眾對貧窮及饑餓的相關意識,當人們關注饑餓問題的過去、現在及未來,Ferdinand Dimadura的作品《Chicken Ala Carte》即為一例。
日本:婚姻介紹所風潮又起
自去年秋季,「婚活」(結婚活動)一詞在日本相當盛行,這個詞語取自原已熱門的「就活」(就業活動),「婚活」不僅是個新詞,更是種新興社會現象,讓日本覺得有必要為此命名,這種現象也出現在許多電視劇及節目中。
印度國會大選:網路見解整理
印度國會選舉歷經一個月投票,結果終於公佈,民眾堅定支持由國大黨領軍的「聯合進步聯盟」,讓許多觀察家感到意外。 在筆者撰文此刻,國會543個席次中,已有480席確定果,國大黨拿下超過200席,再加上聯盟其他政黨席次,距離逾半數的273席只差不到20席。
緬甸:颱風風災一年後
強烈颱風納爾吉斯(Nargis)於2008年5月侵襲緬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影響所及超過200萬人,據估計風災造成13.8萬人死亡、20萬人失蹤,時隔一年,倖存者仍在受苦,重建工作進度落後,仍然需要各方援助災民。 許多倖存者都歷經嚴重心理與社會創傷,但只有11%的民眾獲得醫療援助,無家可歸民眾有四成為孩童,許多人面臨瘧疾及肺炎威脅。
美國:網路促進性衛生資訊交流
「計畫家長」(Planned Parenthood)是個非營利組織,提供美國及海外年輕男女免費或平價性衛生服務,該組織最近推出YouTube宣傳活動,鼓勵人們分享各種經驗,例如接受性病篩檢、教育孩童性知識、討論生育權等。
東帝汶:蘇艾媒體空間力搏數位落差
在東帝汶連上網際網路的九年後,這個國家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數位落差。實體取用科技、資源與工具依舊困難;上網一個小時的費用相當於每日基本工資,且數位公民參與或電子商務實際上並不存在。在最小的行政區,譬如東帝汶南部的蘇艾,連上網路仍是夢想。
委內瑞拉:兒童攝影下的社區樣貌
記錄哥倫比亞武裝衝突[英文]受害者的後續消息極為困難,倖存者和難民必須遠走他鄉,跨越邊界進入委內瑞拉,以保障家人安全,但縱然如此,情況也常未好轉太多,移民、失業、貧困和其他危險都影響家族生活品質。
印度2009年大選:低投票率跌破眼鏡
印度部落格圈與主流媒體都在熱烈討論,儘管出現像Jaaro Re這樣的選民登記宣傳活動,以及如Vote Report India的透明選舉計畫,孟買(Mumbai)投票率卻只有44.21%。許多人都試圖解釋,為何孟買居民不願投票。
日本: 菲律賓女孩目睹雙親遭到遣返
法律前人人平等,而在日本,沒有合法入境的外國人士不得留在日本。對每個非法移民而言,遣返是條必經之路。這就是Calderons 家族即將面對的命運。Arlan與Sarah Calderon這兩個菲律賓國民,自從九零年代開始就非法居留在日本,如今在四月十三日必須被遣返到他們原出生國,使他們必須拋棄他們在日本出生的女兒Noriko。這位女孩與一般日本女孩無異,只會說日本話。
新近迴響
拉丁美洲很少談起男性遭受的性別暴力
透過女性改善全球飢荒
東帝汶:多種語言合為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