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 2007

報導 關於 人權 來自 七月, 2007

(短訊)日本:右翼份子的心理

  16 七月 2007

部落客Niphonese提到,有些日本人赴歐洲求學,回國後便加入右翼民族主義團體[JA]:「這些日本人在歐洲受到歧視,便開始認為:『西方人總是強調人權爾爾,好似西方沒有歧視情況一樣,但各地根本是半斤八兩,那麼就算做個歧視他人的日本人又怎麼樣?』」

孟加拉: 政治改革

  15 七月 2007

孟加拉政壇近來紛擾,政治改革變成了政壇顯學。 由於孟加拉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民眾不得參與一切政治活動,但某些黨派卻私下研議整肅貪污,帶動國內政治改革,並期待在黨內建立、落實民主機制。In the Middle of Nowhere的Rumi表示,如此行徑明顯來自政府高層授意。 中央選舉委員會公開表示,「為籌辦眼前的總統大選,政黨改革將為首要目標。」,An ordinary citizen對該委員會十分讚許。 不過政客口中的改革究竟為何?以下是Rumi的詳細解說: 一般而言,政治改革手段包括限定國家元首任期、成立聯合政府及落實政府透明運作制度。 部落客Angelmorn批評,兩位政壇女強人相互惡鬥,眼前政壇動盪全由她們一手造成。 現在全國都在辯論,是否就此讓兩位前總理(瓦吉德夫人及齊亞夫人)退出政壇,一時間,孟加拉國民黨(BNP)及人民聯盟(AL)無不引頸期盼新面孔能在黨魁選舉出線。 然而兩位女強人退出政壇之前,難道不須為政治惡鬥負責嗎? 近來兩位女強人所屬政黨內部鬧得風雨滿城,改革派與傳統派正激烈廝殺。 人民聯盟資深領袖Suranjit Sen Gupta將當前局勢稱為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局面,Dhaka Shohor則嚴詞抨擊Suranjit Sen Gupta提出的改革方案。 他的改革方案仍舊是一套獨裁制度,只不過是把內閣制改為總統制罷了,完全忽略權力制衡之重要性。 一時間,國內主要政黨紛紛提出政黨改革方案,Angelmorn驚嘆表示: 最令人驚訝的是,雖然國家緊急狀態時期嚴禁「集黨結社」談論政治,但實際上政治活動未稍停歇,許多人並未遵照政府法令。 Rumi說: 個人認為當下談論的改革方案實為提供一套退場機制,現任政府心知肚明,若人民聯盟或孟加拉國民黨重起爐灶,孟加拉政治體質仍虛弱,必將無法負荷,因此政府當下絕不可能將權力交付任何一黨。 孟加拉未來政壇發展引發各方廣泛臆測,臨時看守政府已承諾明年中將舉行總統大選,故一切需待彼時方能定奪。 作者: Rezwan 校對: Leonard

黎巴嫩: 幾乎無關政治

  9 七月 2007

我們吃下肚的是什麼?為什麼我國銀行業這麼發達?誰在清除子母彈?巴西要怎麼協助黎巴嫩回收廢棄物?在戰火中失蹤的孩子在哪裡?黎巴嫩音樂水準如何?這些都是本週黎巴嫩部落圈在討論的部分話題。 首先Mazen Kerbaj在其藝術作品中,提出三項存在主義式的問題:「我們是誰?誰知道一切?誰能填補空格?」 再來,Rami Zurayk教授寫了篇文章名為「如果在黎巴嫩的各位了解眼前食物」,其中轉錄了黎巴嫩農民組織主席Antoine Howayyek寫的一封信,寄給內閣部會首長,並質疑他們: 為什麼國家沒有管控進口食品的標準?蔬果、牛奶、乳製品等都沒有,為什麼政府不善盡責任,於邊界進行或外包執行品質管控的工作? 這封信當中提及許多有關貿易、農業與本地產業的問題,其中一項是: 民眾在市場上根本無從得知產品來源,國內大多數產品均為進口,但是卻當作黎巴嫩本地生產產品販賣,每年黎巴嫩都進口5000噸的白起司,不過卻都以國內生產的食品銷售。事實上,黎巴嫩法律明文規定產品出售時不得改變原包裝。 探究信件內容後,Rami Zurayk教授的結論是: 標明原產地不僅能協助本國產品,也是建立食品品質標準的第一步,不過如果我們決定標示含基因改造的食品,那麼美國穀物、垃圾食物、大豆油、糕餅都會名列其中,我們目前大量進口此類食物為美方帶來了鈔票進帳,不過如果加上此標示將影響銷量,美國老大哥應該不會高興吧? 去年以色列與真主黨開戰期間留下許多未爆子母彈,嚴重損害黎巴嫩南部的農糧生產,自宣布停火以來,亦有239人因誤觸未爆彈而傷亡,部落客黎巴嫩人提到一部影片,其中記錄志工清除未爆彈的情況,企圖真實反映出數字背後的故事與臉面。 影片介紹名為Muhammed Nahle的民防組織志工,他在戰爭最後一天因子母彈爆炸而失去一條腿,但他仍維持樂觀態度,著實鼓舞人心,這些人都是戰火下的英雄,也是各種數據背後的真實人物。 黎巴嫩一家主要銀行的週報顯示,雖然政治動盪、社會危機不斷,客戶存款仍年年增加,2005年提高4%,2006年為6%,Remarkz的Bech便談到此一現象: 我認為那些押寶於黎巴嫩經濟者,尤其是那些大戶,必然已獲得政治保證,而且是來自於相關的事業。似乎也只有在銀行業,我們還看得 見穩固的體制,這個體制的參與者不多但卻有大量的金錢投入,完全不受整體經濟的影響。畢竟這些人在意的不是經濟本身,而是某種由公共金融體系所虛擬創造的 「信心經濟」,然而公共金融體系卻不斷淌血,因為本地銀行若非投資於獲利豐厚的TBill,就是投資國外市場。在這個情況下,這個體制的穩定與否已與戰火 無關。 巴西將協助黎巴嫩回收建築物廢土石等廢棄物,根據部落格黎巴嫩之淚報導,廢棄物將用於建屋與舖路。 部落客Golaniya張貼巴勒斯坦孩童的照片,這些孩子因為黎巴嫩軍隊與伊斯蘭征服者(Fatah al-Islam)武軍團體交戰,而被迫逃離Nahr al Bared難民營。她上週另外提及,部分伊拉克孩童在伊國一間孤兒院裡,不僅受到虐待,更幾乎要餓死。 最後我們聽聽音樂,Ziad El Ahmadie是作曲家、歌手與烏德琴(oud)樂手,他的作品揉合不同樂器與風格,他的新部落格中可下載試聽版。 以上就是本週內容,各位保重。 作者:Moussa Bashir 校對:Julys

巴勒斯坦人內閧

  6 七月 2007

巴勒斯坦怎麼了?巴勒斯坦人為何內鬨?衝突的導火線為何?到底誰勝、誰負?後續又會如何發展? 巴勒斯坦部落客Haitham Sabbah綜合心中厭惡感受,回應以下問題,筆者將原文(阿拉伯文)譯為英文。 巴勒斯坦佔領區正上演一齣丟人現眼的劇碼,不僅兄弟互相殘殺,部份巴人甚至為了求勝,竟和敵方聯手打擊手足,表面上似乎取得勝利,但他們打敗的其實是自己,他們並非被戰機、坦克或火箭砲擊敗,摧毀他們的是心中的盲目及病態,他們慶祝的是失敗,並非勝利。西方國家往往慷慨金援這些巴人,造成家破人亡,然而巴人亟需司法公義昭彰時,西方國家卻一副阮囊羞澀。 作者: Amira Al Hussaini 校對: Leon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