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007

報導 來自 十一月, 2007

阿布哈茲:追憶蘇呼米

  14 十一月 2007

cyxymu,將其部落格奉獻給「追憶蘇呼米,其戰火與傷痛」的部落客,花了整個九月下半整理蘇呼米(Sukhumi)之役的史料,這是在阿布哈茲(Abkhazia)與喬治亞(Georgia)的戰爭中,給予喬治亞軍隊決定性打擊的一役。他以自己獨特的理論寫了一篇鉅細靡遺的文章,探討這場衝突何以發生:他認為戰爭背後的動機在於,蘇聯希望令喬治亞加入獨立國家國協。 也有多位讀者提供他們在蘇呼米最後幾天的經歷,我翻譯了其中兩段,但最好的幾篇因為篇幅太長,只好割愛… 這場追憶在9月27日達到高潮,cyxymu提出了自己對這些史料的想法: 今天,距離我最後一次立足故土,已經是第十四年了;自從1993年9月27日離開家鄉後,我就不曾回去過。那是蘇呼米仍存在之時的最後一天。如阿布哈茲人 所言,「他們射殺了那城市的靈魂。」如果要尋找我們喬治亞人與其他阿布哈茲朋友之間的共通點,那就是,這天在我們之間劃出了一道永遠無法跨越的裂痕。對喬 治亞人來說,那天是場夢靨,數以千計的百姓被闖入的阿布哈茲軍隊殺害;成千上萬的喬治亞人攜家帶眷要逃離這場噩夢,卻造成無數骨肉分離的悲劇。但對阿布哈 茲一方來說,這卻是佔領蘇呼米的勝利之日。我們之間永遠不會有公約數。 我並不絕望,我相信我們將重回蘇呼米,而阿布哈茲人和喬治亞人也能夠和平共處;但前提是,必須揪出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戰犯加以嚴懲。 筆者在此似乎該將譯文中的主觀情緒稍做沈澱,這場衝突之所以會升級到「戰爭罪」的規模,我相信交戰的雙方都有責任(或可參見人權觀察報告)。我認為這麼做的價值在於,這已是過往之事,當事人的心態變得太根深蒂固,導致難以被法庭或衝突後的判決所影響;另一方面,或許能以不那麼嚴厲、「真實而一致」的無害方式,重建彼此那座在1993年燒毀的橋樑。這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方法了。 cyxymu 也在九月底寫了關於一支阿布哈茲的特別部隊,在與喬治亞軍的前哨戰之後掠奪百姓,以及他們是如何被一名在加入阿布哈茲軍之前,服務於俄羅斯維和部隊的軍官所領導。其文的標題為「вот такие у нас миротWARцы」,是一句無法翻譯的雙關語,意指「那是我們的維和部隊」,但俄語的「維和部隊」又與句中的「戰爭」的發音相似。而幾天之前,他寫了一場在南奧塞梯(South Ossetia)使緊張情勢升高的交火。 10月1日,cyxymu 以一系列圖片紀念Gagra之役的第15週年,這是一場喬治亞-阿布哈茲爭戰中較早的衝突。他在文中介紹這些圖片: 這些圖片攝於發生在蘇呼米的最後一場衝突裡,在在顯示了,戰爭不是讓你逞英雄、出鋒頭的事情,它只會帶來血流成河;被戰爭殺死的不只是將士,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也受到波及。他們只是居住在城裡而已。 我希望透過這些照片,能夠讓悲劇不再重演。 不久之前,cyxymu 寫了他對蘇呼米的計程車的回憶。(此文以一略帶悽涼的註解做結--「在1992年8月14~15日之間,蘇呼米計程車停車場變得空空如也,因為大部分的車子都被阿布哈茲偷走了,而剩下的則被喬治亞軍隊取走。」)他也簡略地提到那位引發群情激憤的前喬治亞國防部長Irakli Okruashvili--cyxymu 猜想,大家已經買好爆米花準備看這場『好戲』了。 不少見多識廣(有時可說是十分激情)的讀者留下了各式各樣不同觀點的迴響,有些人甚至是這場戰爭的目擊者,對其所知甚深。

菲律賓:「慾望師奶」就劇中種族歧視言論道歉

  12 十一月 2007

10月初,Technorati上至少有499個部落格,發表文章討論電視節目「慾望師奶」本季開幕影集裡的種族歧視言論。 討論量相當多,也顯示了菲律賓部落客的進步與積極,尤其在發生Malu Fernandez貶損自己同胞的事件後。Malu Fernandez的偏執使她自己成為笑柄和嘲弄的對象。 看看那線上連署(online petition)總結了抗議者的聲浪,目前已經有51,830個人簽署。該電視節目被上傳到Youtobe的節錄畫面也已經被瀏覽超過81,000次。 聽聽一位在菲律賓受教育的醫師,Pinoy Blog Machine,怎麼說: 我覺得深受冒犯,因為我在菲律賓接受我的專業訓練,而且我也不認為我的辛苦工作和犧牲只不過是庸庸碌碌一場,尤其如果這樣的印象來自那 些完全無法,或至少稍微,從我的角度看事情、而且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人。 不知道這樣子對 Teri 的認知有無助益,事實上我所用的教科書就來自美國。我無法為成千上萬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工作的菲律賓醫療工作人員發言,但他們的專業和技能的確使他們成為主要網羅的對象。那成群結隊來到菲律賓想要接受訓練的眾外國學生,又該怎麼說呢? 即使她因為偏離原來的時尚路線而道歉,glamdeal.com 依舊呈現了這件侮辱事件: 的確,比較起來,美國的教育系統,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也許比較好。可是我們的醫生、護士和照護人員在世界上也是屬一屬二的;美國人民接受他們的服務、治療與照顧。 我 不是這個節目的忠實觀眾,但我知道很多菲律賓人是。有些人認為這個節目深獲好評是因為它的成熟和理性博得觀眾的認同。但現在,因著這件事,我想我們應該重 新檢視什麼是「成熟」、什麼是「理性」。 粗俗的言論意味著這是個不負責的娛樂節目。種族歧視永遠都不會是娛樂大家時用來表現機智或幽默的好方法。如果這是這個節目用來拉抬收視率的激烈手段,那麼他們為自己招致的是一場極慘烈的唇槍舌戰。 The Broken Bow也關切這件事,並且認為這事件對菲律賓醫師而言,是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雖然這裡頭有些陳述屬實,尤其和去年泛濫的護理人員考試兩相對照之下,但我還是認為這太冒犯了,因為這某種程度上像是一竿子 打翻一船人。事實上,這個國家還是有很多優良的醫療從業人員,他們不應該被因此而被漠視或排斥,尤其當這些優良醫護人員的人數其實遠遠超過少數不適任的 人。就如同那些少數但被誇大的例子,這次也許可以當作一個啟發性的事件,並證明那些被忽略的大多數優良從業人員其實不應被漠視。 GMA News.tv 的 Pinoy Abroad在事件喧騰之時,調查了部落圈的反應。Blog Addicts也在事件之初就報導了部落格的反對聲浪。 持不同意見的 The Sassy Lawyer 說: 這是種族歧視嗎?它可能只是針對菲律賓醫學院的攻擊,而不是整個菲律賓。拜託,甚至不是菲律賓醫生。有些人卻把它當成是對所有菲律賓醫療工作者的侮辱。天可憐見… The Anti-Niche Blog認為,這不是種族歧視,但仍是太無禮。 菲律賓總統辦公室也表示不悅,並要求道歉,即使此時Arroyo夫人自己也身陷醜聞中。衛生部秘書長也表示相同的意見。 由ABC-TV製作的「慾望師奶」節目,今天發表了一段道歉言論,希望能夠平息風暴,但有些人拒絕接受,並且要求ABC-TV對上百萬名的收視觀眾發表更適切的道歉聲明。設立在美國的National Alliance for Filipino Concerns也計劃向ABC-TV示威抗議,他們說: ABC簡陋的道歉只是更侮辱了我們的社群,根本無法彌補已經造成的傷害。這個僅有一個段落的回應,不僅是要向全美,或說第三 世界大國,境內的第二大移民族群交代,也是要向這個國家境內所有非由美國養成的醫療從業人員道歉。這個國家需要有品質的外國醫生和護理人員的服務,而菲律...

印度:班加洛基礎建設不佳

  12 十一月 2007

班加洛(Bangalore)是本文焦點,這座城市除了是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Karnataka)首府,外界也常稱之為印度矽谷,班加洛過往曾是印度「花園城市」,今日已演變為基礎建設極差的巨大都會區,地方政府似乎每幾個月便遭撤換,幾週前現任政府又遭解散,改由總統直接領導,Churumuri的文章清楚描繪目前政治狀態的輪廓: 卡納塔克邦由兩黨輪流執政、政權不斷更替的情況,小說人物雷普利先生就算沒有放棄,可能也會火冒三丈,根據星期六的最新發展,JDS與BJP兩黨又將合作,問題在於,這次結合的蜜月期會有多長?能夠做完19個月的任期嗎?還是不到一年?或是三至六個月?又或者不到三個月就夭折? 從事創投業的Alok Mittal在VentureWoods部落格中,分享搭飛機到班加洛的經驗: 我星期三為了參加BangaloreIT.in的活動,來到班加洛,因為交通問題和抗議事件,來回機場便花費四小時,當天晚上光是要通過機場安全檢查,就耗費超過一個半小時! 資訊科技是班加洛部落格圈的主要話題,並不令人意外,而在幾年前開始風行的開放式會議(Barcamp)方面,班加洛也領先印度其他城市,下屆會議預定於11月中舉行,但「無線烏托邦」部落格的Rajiv Poddar卻表示,他對於開放式會議已失去興趣,可能不會參加: 在我看來,第三屆會議已是最高峰,之後便每下愈況,開放式會議吸引人之處便是模式簡易,很容易了解參與者及討論主題,但一切卻變得愈來愈難以入門,人們根本無法快速掌握第四屆會議內容,我想第五屆也不會改善。 Jace則對上述看法有所懷疑: 焦點活動確實讓開放式會議的重要性降低,不過Rajiv似乎誤會,當社群找到討論重點後,自然會希望傾向自我管理與前進,讓開放式會議留給努力爭取曝光機會的新社群,當初設計的整體模式也鼓勵人們這麼做。 班加洛亦為許多資訊科技企業及研究室所在地,筆者最近訪問印度微軟實驗中心的Jonathan Donner,討論全球出現的「未接來電」現象,各位可聽聽看Jonathan對印度、盧安達、肯亞、牙買加、菲律賓的此一現象有何看法。 聊完科技,我們來品嘗美酒,「班加洛猴子」部落格的John和Don撰文評論印度多種酒品,例如他們對於Seagrams Nine Hills Chenin Blanc的評語是: 老實說,我們覺得這種酒的甜度並不適合開胃菜,可能較適合佐甜點或餅乾,各位想喝香檳的時候,這種酒也是不錯的選擇。 原文作者:Kamla Bhatt 校對:nairobi

全球之聲一週間 1105-1111

11 十一月 2007

以下為各位整理世界過去一週在全球之聲的動態: 「地球村」的概念今日幾乎可稱為老生常談,但在這個聚落裡,每日還是有不同的憾事上演,南非雷鬼樂手Lucky Dube遭人槍殺身亡,他生前不斷用音樂散播鼓吹平權,也時時試圖喚醒人們對治安敗壞的重視,他的死訊讓人們再度討論南非今日的局勢,過去的種族隔離時期已逝,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似乎不是一聲令下就能卸除;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華生的言論同樣令人不解,過去的白人優越理論從未消失,但出自一位如此地位卓著之人令人意外,也讓部落客議論紛紛;九十多年前土耳其帝國屠殺亞美尼亞人,但土耳其政府至今堅決不願承認此事為種族滅絕行為,全球各地的亞美尼亞則不斷在各國請願,希望塑造群眾壓力,然而無論這場事件如何定義,悲劇業已發生,這是土耳其無法否認的事實。 其他地區的人們則繼續為自由奮鬥努力,三年前Yahoo!提供中國政府資訊,導致人權份子師濤被捕入獄,三年後Yahoo!執行長楊致遠終於開口說了一句道歉,但此事仍舊重創中國網路言論自由;布吉納法索民眾大多與網路絕緣,但少數有機會接觸電腦的人民,則企圖透過部落格突破政府重重管制封鎖;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軍權政府再度以鐵腕強勢鎮壓民眾與社會輿論,新聞與網路等各種對外資訊管道一一斷絕,外界都在等著看,這究竟是軍事強人總統的強弩之末最後一搏,還是社會蹲下即將躍起推翻舊時代?土耳其則有部落客強調還給穆斯林挑戰與質疑宗教的自由。 查德最近爆發慈善組織領養造假醜聞,消息指稱許多富國人民所領養的非洲「孤兒」,其實並非孤兒,而是被迫離開雙親身邊的孩子,這件消息提醒世人為善的責任,除了出錢出力,更要謹慎行事,才不會讓多少悲劇以汝之善行為名發生。 更多訊息請至全球之聲中文版網站,如欲收到每週訊息整理,請寄發電子郵件給中文小組負責人,主旨註明「我要收到全球之聲一週間」即可。

埃及:穆斯林弟兄會

  11 十一月 2007

今天我來分享一篇由埃及女孩Wahda Maseyya 撰寫,討論穆斯林兄弟會的文章[Ar]。事實上,在埃及大家對於這個團體(或說是個宗教性政黨),正進行許多討論。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伊斯蘭,其未來變成宗教性政黨是否可行。 我擔心穆斯林兄弟會有一天變成屠刃埃及的兇器,讓外國勢力以打擊恐怖主義作籍口,侵佔我們摯愛的母土。所以我真不願見到他們野心實現,讓這個政黨擔起組閣大任,其成員登上總統寶座。 Wahda記下她和一個美國研究者對穆斯林兄弟會的討論。Essam El Eryan是穆斯林兄弟會政治支部的負責人,我小心地使用「社團」字眼取代「政黨」,因為目前他們還未被埃及當局視為一個正式政黨。Wahda 覺得雖然社團裏是有些成員立場溫和,但她相信穆斯林兄弟會將繼續揮動激進的意識型態旗幟。 我認為穆斯林兄弟會有著不易改弦的鮮明意識型態,因為這是他們穩固的反動基石,甚至有時候可說是激進。我曾和其中一位兄弟 會成員辯論過,告訴他一名美國學者正在研究穆斯林兄弟會。美國學者很樂觀,她稱Essam El Eryan為溫和中間路線的代表例子。但是我告訴她El Eryan 只是少數派,就算他立場溫和,也無法代表這個組織的大多數人,他們多是保守激進的。 與我討論的這名兄弟會活躍份子則認為,任何團體裏都會有菁英負責領導,而Essam El Eryan 就是這樣的人物。 Wahda還表示: 但我仍相信,一些改革者遭到激進份子的反對,激進人士仍掌握絕大的權力,他們與傳統的穆斯林兄弟會的主張維持著親密關係,這很難讓改革者在團體中發揮作用。 這不意謂改革者就此放棄,我希望他們繼續努力去改變團體中的激進想法。我真的不願看到埃及最後成為另一個伊朗。相反的,我希望它有朝一日像是英國或茅利塔尼亞,享有民主內政,不致受到軍隊或是伊斯蘭教徒的介入。 參考聯結: Muslim Brotherhood Official Site, Ikhwan-Web Wikipedia, History of the Muslim Brotherhood in Egypt 原文作者:Tarek Amr 校對:FoolFitz

巴基斯坦緊急狀態:沒有新聞、沒有網路

  10 十一月 2007

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Musharraf)於11月3日宣布國家緊急狀態。根據新聞來源指出,這意謂著基本的公民權利遭到中止。所有的新聞頻道中止播送,行動電話訊號及網路連線也被封鎖。 在 All Things Pakistan有著熱烈的討論,這也給我們一瞥部落格圈對此事的反應為何。 「巴基斯坦政策部落格」陳述軍隊已控制了最高法院,包圍各大新聞台,以及拘捕或軟禁許多政治人物。這個部落格評論這份國家緊急狀態的宣告文。 在穆沙拉夫的緊急狀態宣言(下見全文)中,他認定自己是軍隊的領導人,不是總統,鑑於國家的暴力狀態急劇上升,遂執行戒嚴法。然 而,在文中嚴厲指責司法部升高暴力,且侵犯立法和執行機構的權責,陳述道:「某些司法部人員在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上,行使了超越立法和行政部門的職 權,藉此削弱政府和國家的決議,並稀釋政府控制這些威脅的效力。」 RedDiaryPk寫道這宣告所確認的是--現任政權的意圖以及軍事統治的結果。 穆沙拉夫將軍粗暴唐突違反憲法的攻擊司法部、媒體和巴基斯坦人民,將現在政權的獨裁性格帶到了聚光燈下。這也證實了巴基斯坦若不將軍隊從政治中移除,絕不可能進展到任何型式的民主。所有試圖和軍隊進入妥協或達成協議都只會阻礙為民主的奮鬥。 SAJA論壇在文章中張貼關於此事的評論,提及印度的電視台認為這已經超過了國家緊急狀態,這是宣告戒嚴法,因為國家的憲法失去效力。 Chapati Mystery 談到國家緊急狀態意謂什麼: 下一步?戒嚴法。更多爆炸。然後耗盡國家過去八年來所累積的資本。辛巴威,我們來了。除非美國和中國終於覺醒,做些實質上外交的 作為。這樣的狀態令人寒心。讓我們祈禱穆沙拉夫辭職離開政壇。最高法院宣布大選的日期、新政府解決俾路支省的問題、美國重新在阿富汗布署軍隊(以及維持軍 隊常駐)、巴基斯坦軍隊在城市和山間戰鬥。戰爭、混亂、不確定性。我高雅的讀者,這些,將會是最佳方案。還有一個更可能的選擇,是介於 2005年左右、羅伯·穆加比(Robert Gabriel Mugabe)領導的辛巴威,和1976年左右、甘地(Gandhi)領導的印度。我一定會被證明是錯的。 在 Metroblogging Lahore,Pickled Politics 和 Metroblogging Islamabad的評論,KO寫道這像是「回到專制獨裁」: 這有點是矛盾修飾。巴基斯坦過去八年由軍事獨裁者執政,但獨裁者保留了一些民主的裝飾,像是言論自由,反對勢力,不只在政治上,也包括了私人軍隊的歸屬(像是塔利班在全國四處漫遊),諸如此類 Ali Eteraz 在 Comment Is Free一文中分析緊急狀態的來龍去脈: 傳統上,臨時憲法命令是一道中止憲法的命令,中止包括立法及司法在內的基本權利,附以實施戒嚴法。穆拉沙夫的臨時憲法命令只消解 了司法(因為它踰越了權限,介入反恐戰爭),也保留議會的完整。縮限的臨時憲法命令,表示現況還不到戒嚴的程度;但也不能被理所當然地稱為緊急狀態,因為 這個狀態包含戒嚴的憲法臨時命令。這種居於中間的狀況被稱為「特殊緊急狀態」(emergency plus)。 是的,這是社會再次起身反對巴基斯坦言論管制(Societ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in Pakistan )的時刻。Awab Alvi博士發起一個活動,藉由建議將自己寫作落格的權力由國際部落客代為行使。 我想這是全巴基斯坦部落客停止部落格寫作的時刻,要小心的是由於戒嚴法的實行已經生效,我們得小心行事 ﹣把我們的寫作權托付給國際記者及部落客來協助報導,因為戒嚴法,我們不能在這裡冒險寫作。 舉例來說,我把我的部落格交給言論自由行動者...

巴林:隱形殺手,談一氧化碳中毒

  9 十一月 2007

一對情侶被人發現留在車庫裏空調運作的汽車上,其中一名已死亡。這是巴林部落客 Dr Haitham Salman 最近所記述的一個真實事件[Ar],Dr. Salman 並解釋一氧化碳中毒發生緣由,以及如何事前預防。 Dr Haitham Salman居住美國密西根,他說: 幾天前,報紙上報導了一篇廿來歳年輕人的故事,他因缺氧致死,而同伴的女子則幸運地逃過一劫。他們當時都在密閉車庫裏,而車上正開著空調。因為沒有專欄作 家撰寫出此一事件,這篇新聞自然沒引起任何注意。但事實上,類似的意外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這樣的悲劇意外,總是讓人們私語的交流裏混雜著傷痛、失落、緘 默醜聞等種種情緒。 要避免再一次悲劇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民眾正確意識與警覺。 我們有責任警告社會大眾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險,特別是針對年輕族群,我們必須提高他們對於這種隱形殺手的認識。這是一個不容輕易略過的重要議題,如果我們默不作聲,類似的悲劇將會再次上演。我甚至主張,應將相關的知識納入駕照考試範圍。 身為一名專業醫師,Dr. Salman 分享了一氧化碳的相關資料,他解釋: 這類毒性氣體的特徵是:其變化莫測的毒氣緩緩滲漏,無臭無味或刺激感。由於一氧化碳比氧氣更容易與血紅素結合,血紅素被它「佔領」之後,便無法運送氧氣,使得體內的氧氣輸送停止;又因為吸不進氧氣,呼吸次數更加頻繁,反而提高一氧化碳的吸入。如此惡性的循環下,只會吸入更多毒氣,大量降低血液含氧量。特別是腦部的缺氧會造成失去意識,讓人們因而錯失了求救的機會。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校對:FoolFitz

哈薩克:語言學習低落

  9 十一月 2007

一個月之前,Nurgeldy在Neweurasia部落格上表示,他們正在哈薩克北部Kustanai市努力,希望提升當地社會的哈薩克語程度,他的發言在該部落格的俄語版與英語版都引發激烈論辯,有些人提及為何都市居民鮮少使用哈薩克語,為什麼哈薩克裔民眾的情況亦然。 部落客們列舉的理由包括:社會在八零年代至九零年代對哈薩克語需求不高、俄語學校與大學系所內的哈薩克語課程品質不佳,都會區年輕人缺乏學習動機、政府推廣與授課努力不足。 近來相關討論繼續在哈薩克俄語族群的LiveJournal社群進行,Miss-crazy證明[RUS]學校的哈薩克語課程水準仍然低落,而且情況還因貪污而惡化,學生只要訂閱《友好兒童報》(Druzhnie Rebyata),學校的哈薩克語成績就能得到「A」。 「義務訂閱」只是以人工方式支撐快倒閉的國營報紙,但實際潛藏其中的就是貪腐弊病,而且範圍並不限於兒童機構中。 北部地區向來是哈薩克特色最淡薄的區域,不過居住於當地的俄羅斯裔女孩Slavoyara卻表示,她的哈薩克語能力與日俱增,她特別指出[RUS]:「我現在能輕易了解眼前的哈薩克文字,也能自然以哈薩克語思考」,她的表現也贏得同學的尊敬與讚美。 原文作者:Adil Nurmakov 校對:nairobi

(短訊)土耳其:叛教非罪

  8 十一月 2007

「在這個時代,改變信仰已經不應該被視為罪過,事實上,這是一種天賦人權。人們有權力選擇相信或質疑伊斯蘭教義。」土耳其部落客Mustafa Akyol 寫道。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布吉納法索:部落格不受審查限制

  8 十一月 2007

在布吉納法索,寫部落格並不只是種消遣娛樂,更是許多網路使用者收集資訊的眼耳。 也因此在10月11日至17日,布國前總統Thomas Sankara遭暗殺廿週年紀念期間,政府切斷網路連線,避免紀念活動的訊息傳播出去。 在這個充滿秘密的國度,部落格解放民眾心靈,在這個充滿資訊審查的國度,傳統媒體活在權力的陰影下,唯有部落客是真正的記者,他們是唯一能刊登反對政府意見的媒體。 雖然多數布國民眾尚未接觸到部落格,已有些人民和記者開始使用這項媒介,有些人轉錄報紙、廣播與電視的消息,有些人則依據所見所聞分析新聞。 不過他們也刊登遭禁的文章,部落格於焉成為爭議之所在,讓人們有機會論辯布吉納法索的政治態勢。 布國政府既然剝奪人民的表意權力,即是個獨裁政權,極權制度侵蝕國家民主空間,政府審查與自我審查囿限了媒體與表意自由尺度。 大眾與記者都覺得受到箝制,他們感覺政府所有隱瞞,地下媒體確實扮演重要角色,不過部落格讓人人都有權力表達自己而毋需恐懼,也能透過論壇分享個人經驗。 Amétépée Koffi是布吉納法索少數擁有部落格的記者,他希望部落格能對國內主流媒體產生正面影響。 他表示:「我希望見到同胞與輿論參與部落格,希望媒體能加入論辯,他們能夠為時事評析、表意與民主開創新的道路,希望一切能不受資訊審查干預。」 異議部落客 異議部落客Felix Amétépée Koffi表示,兩年前之所以成立部落格le10sident,即為了在網路上推動表意自由與公民新聞。 他的多數文章均已先發表在任職的諷刺時事實體週刊《Le Journal du Jeudi》上,他也會在部落格上張貼同事所寫的故事或評論。 布吉納法索入口網路Lefaso.net Lefaso.net為一新聞入口網站,每日刊登布吉納法索數家報紙的報導,讀者可留言回應,許多話題也在此論辯。 Lefaso.net非常不受政府喜愛,因為就數據而言,該網站的通訊共有近6000名訂戶,網站讀者每日達2500人,主要來自法國、布吉納法索、美國與加拿大。 開站四年以來,Lefaso.net已成為海外布國民眾主要資源來源。 開啟世界的微小事物 Lacour神父在他的部落格上寫著:「歡迎願意在此分享悲喜、希望、奮鬥、大愛的人們,我們也能擁有另一個世界!」 神父在布吉納法索已待了30年,他成立部落格分享熱情,寫作主題包括非洲、天主教生活、正義與和平、集郵、家譜學等。 他的第一篇文章完成於2006年4月,是封信件,寫給時任法國內政部長薩柯奇(Nicolas Sarkozy)及歐洲各國內政部長。(Fr) 他的許多文章都是為《Le Pays》日報或abcburkina而寫。 展現與推動布吉納法索文化 monburkina是網路入口網站,希望推廣布吉納法索傳統文化,為藝術家、工匠與導遊創造機會,也提供論壇讓任何對布國有興趣者可以交流,該網站上還有關於面具與傳統舞蹈的片段、宣傳愛滋病的教育影片、詩作、故事等。 新聞是我們應有的權力! 在《L'Opinion》週刊工作的記者Frederic Ilboudo也成立新聞部落格,並大聲疾呼:「新聞是我們應有的權力!」 原文作者:Ramata Sore 校對:nairobi

查德:法國慈善組織被踢爆領養醜聞

  7 十一月 2007

佐伊方舟(Zoe's Arc),你的愛心讓人窒息! 法籍喀麥隆部落格Le blog du Prési!評論近來一件法國慈善組織醜聞,他們從查德-蘇丹邊境救出103名瀕臨垂死邊緣的達佛難民孩童,並試著以認養方式把孩童送到法國。 六名該慈善團體的成員在查德被捕,被指控「綁架孩童,並企圖改變其公民身份」,例如為孩子們找新父母,嫌犯可能遭判處5至20年的強迫勞役。 佐伊方舟組織否認不法,表示難民孩童是蘇丹達佛地區的孤兒。但是根據報導,聯合國官員與法國外交官表示,許多孩子的雙親是查德人,而非蘇丹籍,這兩國都不允許跨國領養。 更糟糕的是,查德總統德比(Idriss Déby)懷疑該慈善組織還收取2400歐元領養費,打算把孩童賣給戀童癖或是器官販售組織。 法國總統薩科奇對此(Nicolas Sarkozy)相當不悅,時值法國領軍的歐盟和平部隊準備進駐查德東部及中非共和國東北部前夕,這件意外卻昇高了法國與查德之間的緊張關係。 Le blog du Prési!用一句話來評論此事:名流領養出自善意,但愛心卻令人窒息。 佐伊方舟從天而現、穿越沙漠,把非洲可憐的孩童從死亡拯救出來,計畫把這些孩子送到法國仰首期盼的家庭,而每個領養家庭要付出2400歐元的處理費。 事情原本進展順利,正要踏上回程,但這時查德政府介入揭穿事件,開始偵查佐伊方舟是否有詐欺綁架孩童,企圖改變孩子們的公民身份。佐伊方舟成員對此事很憤怒,他們只是要拯救世界,把這些孩童從死亡邊緣救回。但事實發現孩子們並非來自達佛地區的孤兒,從頭到尾都是騙局。 人道綁架和花錢領養有何不同? 幾個月前,美國流行樂女王瑪丹娜拿出大筆金錢,領養(而非其它字眼)一些奈及利亞的兒童。我所有的調查中,看不出人道綁架或花錢領養之間有何差異,所以我 期待民眾或媒體當時也同樣義憤。等輪到巴莉絲希爾頓也做同樣的行為領養盧安達小孩時,就有八卦狗仔來跟蹤。如果此事成真,我完全支持!因為這種崩潰之路是 我們自作自受! 二種方式相同的結果,或許有著不一樣的目的。這些孩子的家庭是否真需要這種人道主義?即便對孩子許下黃金國度(El Dorado)承諾,親生與領養雙方如何為被破壞的家庭關係辯護? 如果這103個孩子來到法國,在領養過程中出問題,甚至發生更糟的情況,讓孩子們像電影101忠狗一樣流落街頭,這都是拜內政部之賜。 佐伊,乘著方舟,她的愛心讓人窒息。 原文作者:Jennifer Brea 校對:Leon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