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來自 八月, 2018
從國家審查到西方刻板印象:訪問伊朗藝術家Maryam Palizgir
Maryam Palzigir經歷了對抗了伊朗對藝術表達的審查,而現在則是在對抗西方對於伊朗人民的刻板印象。
地雷區裡的母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女性努力讓飽受爭議的國家成為更安全的地方
納卡在1990年代早期結束了與亞塞拜然的衝突;自那之後,每一年都會有超過20起的平民因地雷及未爆彈而傷亡的事件傳出。
若不曾在空間上畫分地界,「種族隔離」不會發生
建築師Lesley Lokko說:「在南非,建築總是與壓迫共謀。種族隔離可能是個政治及經濟上的結構,但它也是一個實體上的結構。」
馬達加斯加暴力虐童達到驚人的程度
89%兒童回報曾至少1次遭受過家暴。而該島國有30%未成年人育有一名子女。
漫畫小說《席蒙·維爾,永垂不朽》:聽作者談論這位人權女鬥士
「要成為一個『人』,必須要『像個人』,也就是要值得被尊敬也懂得尊敬他人、要以智慧思考、要與他人分享,並且在一個開明的社會中得以要求自由。」
拉丁美洲成地球上最致命的地區--這些YouTube影片想探究原因
儘管拉丁美洲的人口只佔全球8%,兇殺案的佔比卻高達全球總數的33%,成為地球上最致命的陸地。
Hayv Kahraman編織出關於失落與記憶的物件
Kahraman的新作品熟練地探討了認同、個人掙扎以及人類意識等議題。不同的是,這次她擁抱了新的方式來將涵蓋著世代歷史的物件吸收進她的作品中。
儘管政府堅持關閉邊界,約旦人民仍向流離失所的敘利亞民眾伸出援助之手
在約旦與敘利亞的邊境,有據估計4萬名敘利亞難民;而有超過250名醫護人員在邊境紮營,幫助所有尋求醫療協助的難民。
澳洲會議爭論亞太地區居民受到的人權威脅
澳洲人權法案會議:「在人權的實行變得艱難以前,我們不能只是『支持』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