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2007

報導 來自 八月, 2007

馬爾地夫:戀童癖者的秘密天堂

  15 八月 2007

面對馬爾地夫國內兒童性侵犯案件如此頻繁,政府卻缺乏處理此項議題的實際行動,讓當地部落客感到非常憤怒。 近來新聞報導指出,四名強暴犯在法院獲得輕判,因為法官認定被害人遭強暴當時並未高聲尖叫,等於同意加害人侵犯,這幾個人更能自由前往其他島嶼繼續其惡行。另一起案件中,一名高中女孩指控數學老師在個別教學時對她性騷擾,然而校方卻刻意淡化處理此事,政府更允許該名外籍教師於調查開始前出 境。 還有一起事件裡,離島Goidhoo有數名女孩指控當地的伊瑪目(Imam,伊斯蘭教長),指稱他在教授可蘭經教義時猥褻她們,然後經過短暫調查後,該名伊瑪目卻又能重回原社區。 部落格「馬爾地夫衛生」在此有些討論: 一樣的事情又來了,他們從前姑息此事,所以一再重演,這次法官竟認為,這名12歲小女孩「同意」與天殺的強暴犯發生性關係,她沒有喊叫不等於同意,這真是他╳的荒謬,我很火大,12歲小女孩一定是嚇得無法出聲。 他認為馬爾地夫政府選擇沉默,以罔顧生命的方式處理孩童性侵害議題。 Jaa的部落格裡抨擊法官竟認為受害女孩同意犯行。 我瀏覽過馬爾地夫最近的新聞,其中最讓我憤怒者,莫過於4名持斧男子輪暴一名12歲女孩的官司判決。 部落格「馬爾地夫今日」有篇文章題為「戀童癖者天堂」,其中回顧當地兒童性侵害歷史,並認為政府向來未彰顯正義,總是縱容戀童癖者。 他也批評馬爾地夫獨裁總統加堯姆(Maumoon Abdul Gayoom)處理相關問題態度軟弱。 馬爾地夫身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締約國,但國內兒童人權記錄奇差,總統加堯姆不僅公開支持加害人,他在任30年間,也未曾制定任何保護孩童免於性侵害的法律,造成國內戀童癖者犯案事件屢見不鮮。 今年所公布的調查結果,便突顯出兒童性侵害在馬爾地夫有多麼嚴重,根據報告指出,現年15歲至49歲的女性中,每三人便有一人曾遭受肢體或性侵害;每六人便有一人在15歲前曾遭性侵害,由於調查對象僅限女性,社工人員認為實際數字可能更高,若將兩性都列入統計,馬爾地夫可能會在南 亞或甚全球兒童性侵害比率居冠。 然而面對調查結果,馬爾地夫負責保護兒童人權的部長迪迪(Aishath Mohamed Didi)卻刻意淡化處理,而且迪迪在加入內閣之前,還曾任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他向《小卡車新聞報》表示,從其他國家標準看來,馬爾地夫兒童性侵害數據便會下降許多。 眼見總統與部會首長袒護戀童癖者,馬爾地夫部落客未來挑戰相當艱鉅,不過至少在部落圈裡,戀童癖者之間的秘密已不再是秘密。 原文作者:Nihan Zafar 校對:FoolFitz

南韓:部落客不是記者

  14 八月 2007

5月19日,韓國主要入口網站之一宣佈進入部落格新聞學的新階段。於去年十一月開張的Daum部落格新聞, 一如其他入口網站在自己站內挑選部落客記者,並展示來自部落客記者的新聞。部落客一度難以依照主題尋找其他部落客的文章和其他具有品質的文章。為了突破這個困境,Daum的 新作法是加入其他入口網站的部落格新聞,在以超連結直接連向上述部落格之餘,也使用引用(trackback)與RSS系統。他們也承諾找來更多活躍的部 落格記者,如影像記者。這個訊息被發布後,有些部落客對此感到高興,有些則否,也有些部落客關注他們的身分與部落格的功能。 philomedia在看完其他部落客的關注之後,寫了一篇文章: 블로거는 기자가 아니다. 나는 ‘블로거는 기자가 돼서는 안된다’고 생각한다. 따라서 블로거는 ‘취재’를 해서도 안된다고 생각한다. (물론 전업기자가 쓰는 블로그나, 전업은 아니더라도 글쓰는 일을 직업의 일부로 삼는 사람들이 쓰는 블로그는 예외다. 그것은 개인 블로그에서 ‘발생한 뉴스’가 아니라, 직업기자가 블로그에 ‘쓴 뉴스’다.) 내가 잘못 생각하고 있는지는 모르겠지만...

塔吉克:一切以發展優先

  13 八月 2007

Asel的整理報導指出,吉爾吉斯最近物價上揚,其實塔吉克情況亦然,政府試圖管控物價,但目前局面尚未出現轉機,根據官方報告,農產品價格成長是人為所致,有可能是本地市場操控者刻意所為,也可能歸因於管理不當,首都杜尚別的市長下令拔除市場領導人士的職位,但仍無法解決問題。 或許Andrea Dall’ Olio解釋得最清楚,讓大家知道究竟民營企業現在的情況與問題何在,他除了提及塔吉克的經營環境,也引述最近國際金融公司發表的報告:「2006年中小企業眼中的塔吉克營商環境」,根據此份報告,在塔吉克營商非常複雜,稅賦、許可制度、外貿程序都讓中小企業代表面臨極大挑戰,他希望未來很快能有所轉變。 國際援助者的角色攸關塔吉克發展,但他們所提供的資源卻常分配失當,導致最後未達目標,CIPE Development部落格的Anna Nadgrodkiewicz提供幾項建議給援助者,她認為國際援助者與當地負責落實計畫的非政府組織打交道時,以下三件事需銘記在心: 需保持彈性,讓當地組織能因地制宜,規畫適合的策略與計畫。 雙方必須維持夥伴與合作關係。 強調與年輕人共事。 若資源運用得當,將帶來極出色的成果,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Mervyn Fletcher便提及很好的範例,英國非政府組織「兒童人權中心」在杜尚別推動的Firdavsi計畫中,便提供社區服務計畫給年輕受刑人,並避免他們未來重蹈覆轍。 Beyond the River部落格的Ian提供連結,包括各種有關塔吉克與阿富汗邊界議題的文章,跨國毒品走私已成為兩國一大主要議題,他認為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美國協助阿富汗制定的毒品政策無效。 Vino連結到Henry有關當地宗教改革的文章,雖然他認為法律限制人民的宗教自由,但他也指出,法律背後並非全無來由,過往政治伊斯蘭確實對塔吉克影響巨大,實施新法後,至少讓政府能夠限縮政治伊斯蘭。 還有另一項重要消息,Steveie Wonder的部落格連結到一篇報導,指稱聯合國駐塔吉克和平辦公室(UNTOP)在15年的運作後關閉,終於完成任務,也為當地和平貢獻良多。 最後,塔吉克近來出現新交通工具[RUS],中國製小巴士今日在塔吉克隨處可見,雖然廠牌各異,但當地民眾統稱為Tangem,這是在中國肥皂劇裡的護士名字,最近在塔吉克極為熱門。 小巴士在中國售價3000美元,但出口至塔吉克便增至5000美元,現在杜尚別市內無軌電車票價10美分、公車14美分、本地小巴20美分、Tangem乘車要價35美分。 原文作者:Vadim 校對:FoolFitz

加勒比海:解放日

  12 八月 2007

八月一日是加勒比海地區的解放日(Emancipation Day),173年前的這一天,加勒比海地區終於脫離了奴隸制度,當地部落客對此發表了許多意見。 牙買加部落客Geoffrey Philp引述知名雷鬼樂手Bob Marley最知名的歌詞: 「讓我們擺脫奴隸的心理桎梏,唯有我們能解放自我心靈。」~以上歌詞來自Bob Marley的救贖曲,靈感則取自於Marcus Mosiah Garvey的演說。 聖文森的Abeni表示,「至少我們不再為了避免麻煩,不再為了怕中斷週間工作,而把這個紀念日移至八月第一個星期一,我們已回歸紀念原有的日期」,但她仍憂慮: 有時我覺得,其實我們可以直接取消這個節日,因為大家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天有多麼重要,在多數人眼中,這只是一個假日,不會個會特別認真反思或感恩的日子,但當人們距離可怕的奴隸制如此遙遠,也不再回顧歷史,如此反應也就再自然不過了。 巴貝多的部落客Cheese on Bread也同意: 我們該在此時鑑往知來,反省國家的過去,展望國家的未來,我覺得未來還有許多待解放之處。 來自千里達與托巴哥的部落客Thebookmann鼓勵人們前往國家博物館,參觀廢除奴隸制特展,Elspeth Duncan則在部落格Now is Wow表示: 我以前不知道,原來千里達與托巴哥是全球第一個設立奴隸制廢止紀念日的國家,不過奴隸制今日依然存在,在解放日這天,我會想想,在個人生命中,該放手讓什麼自由遠走。 Antilles則關注文學,指出8月1日恰好也是「西印度群島大學發行《加勒比海書評》16週年」,TriniGourmet.com則拿出解放日紀念餐菜單,讓人看了垂涎三尺。 Abeni的結論或許說得最好: 我想重點在於,我們在這天能做什麼有意義的事,集會或展覽當然都好,但不應僅止於此,我們得要讓孩童明瞭8月1日為何紀念,貝里斯的Garifuna民眾會至聖文森朝聖,或許也能以同樣方式與西非國家有所聯結,許多人不願提起奴隸制,但奴隸制確實曾經存在,而我們倖存,正因如此, 讓我們有歡慶的理由。 原文作者:Janine Mendes-Franco 校對:FoolFitz

蘇丹:部落客憑弔政治先烈

  12 八月 2007

本周蘇丹部落格圈有兩項重要議題:一為已故政界人物,蘇丹前任副總統加朗(JohnGarang)博士,再來則是蘇丹政府接受聯合國決議,同意維和部隊進駐達佛。 Sudanese Returnee在部落格中稱許加朗博士: 已故加朗博士也許是蘇丹史上最偉大的政壇人士,他篤信基督,來自蘇丹南部的丁卡族(Dinka),對蘇丹社會問題有不同見解,自有一套真知灼見。 Black Kush也在個人文章 中稱許加朗博士: 前任副總統加朗博士是一名自由鬥士,兩年前搭乘直升機於蘇丹南部叢林失事,不幸身亡,當時蘇丹民眾點蠟燭、獻花圈以紀念加朗博士,並發動支持蘇丹和平計畫,但當初和平的願望正逐漸走向絕望。 Black Kush另外發表一篇文章,內容關於近日蘇丹接受聯合國決議,同意維和部隊進駐達佛: 蘇丹成功發動外交政變,終於同意聯合部隊進駐達佛。聯合國非洲聯盟達佛任務團(UNAMID)將接管達佛維和任務:此任務團將以非洲聯盟為主要武力,不受聯合國第七憲章所轄,不要求叛軍解除武裝,不以制裁作為威脅。電台廣播說,此次聯合國第1769號決議文是經過通盤考量決定。 Kizzie如實描繪出蘇丹民眾的自卑情結: 我們不斷自輕,討厭自己,盼望成為他者,認為他人比自己優越,自己較次等,我們必須將自己從精神奴役解放! 蘇丹女孩總希望能有白皙皮膚,夢想嫁入豪門,她們覺得白就是美(他國女性亦如此!) Kizzie的另一篇文章則指出阿拉伯世界對達佛報導嚴重不足,文中提及的阿拉伯人Nabil Kassem,拍了一部達佛紀錄片,名為馬背上的聖戰士。 The Sudanese Thinker則運用SWOT分析,粗略審視蘇丹。 一名蘇丹南部醫生Konyokonyo寫出當地酗酒問題: 數天前,我隔壁鄰居被發現陳屍家中,死者友人表示他夜夜酗酒,上週又有另一個傢伙被送進我的診所,病入膏肓,檢查結果發現有肝衰竭跡象,他也長期酗酒。 類似的故事不斷在祖巴(Juba)鎮上演,結局也都大同小異,例如多人被發現陳屍樹底,而如今情勢愈趨嚴重,但鎮民明瞭當地酗酒問題嚴重,但並未思考解決之道。不幸的是,民眾竟開始在上班時間,就在辦公室裡喝了起來。 最後,旅居阿曼的蘇丹人Amjad再度發表了一篇電影評論: 昨晚我終於有機會跟朋友一起看電影版辛普森家庭。 …總之,電影很好看,但如果你還沒看過,我會建議等到DVD發行後再租來看,儘管電影值得一看,但還沒好看到非得上電影院不可。 原文作者:Drima 校對:Leonard

南韓:網際網路和匿名

  11 八月 2007

韓國的入口網站將從這個月開始採用實名迴響制(daet-geul sil-myeong-je)。兩個主要入口網站,Daum和Naver已經在6月27號開始實施,其他35個入口網站這個月也將採行這套制度. 韓國入口網站、網路新聞、或部落格新聞均在文章底下提供迴響或回應區,他們稱此為daet-geul(通常篇幅不長且網民可以隨意地留下意見)。由於能夠以匿名的方式留言,可能會產生不適當或隨便的內容,以及人身攻擊。如何解決這種情形,已經成為了爭論的話題。 幾天過去了。部落客們分享他們對於新制的意見。 一些部落客,如minicactus,非常擔心副作用 從採行實名迴響制後,惡意內容的量已經變低,但並沒有戲劇性地減少。要讓惡意迴響消失在網路上是需要花時間的。就目前為止,似乎成效不彰。我更擔心的是,這些惡意留言者會被驅散到小社群網站,如此一來,整體網路氣氛通常會變差。 一些部落客如hansfamily,最在乎的是這套制度是否會箝制言論自由: …似乎不少人傾向反對此制度。有很多原因,第一:此舉可能破壞網路的基本原則和自由;第二:此舉可能妨害言論自由;最後:可能會被政府當局給控制。 這些論點都很有道理,且我也不否認此基本原則。但是我們要如何克服人們將謠言信以為真,之後又怪罪他人,這種如毒香菇一般的社會現象?有些人說,這應該靠網民的自制力來克服,而不是強制;但是這樣會不會太流於理想? 我們見過許多因為惡意迴響,而導致自殺和憂鬱的意外,這著實地讓社會大開眼界。但是至今發生了什麼?有改變嗎?沒有變得更嚴重嗎? 關於「網路實名迴響制」的爭論已經好幾年了。先前,主要意見是反對;但是現在不同了。與其堅決反對使用,倒不如部份應用以阻斷匿名的負面影響。 有件之前聽聞的事我非常好奇,就是他們會不會查核身份證字號。那外國人和海外沒有身份證字號的韓僑怎麼辦? 有位部落客 帶出一個更為宏觀的議題:惡意迴響和我們的教育-- 從某時起,我就傾向不讀文章的留言和回應文章。難道大家不會閃避惡臭的垃圾桶嗎?在早些時期,迴響真的是非常新鮮和有趣的功能,方便我們可以在讀文章時,馬上對其表達意見。比起回覆系統要開新視窗才能留下我們的意見要來的更好。因為我們不必長篇大論,所以不假思索就寫下意見。篇幅雖不長,但卻有很多新鮮的意見。也許我太早下結論,但服務的用戶、服務提供者和顧客間的即時、快速溝通,使韓國網路文化加速地發展。因此,顧客的需求和新興工業化經濟體(NIES)才發展的更快。 然而,凡事均過猶不及。迴響和回應已不如往昔。即便只有0.06%的惡意回應者,這一小撮人還是會引起問題,這是個應該被探討的社會議題。那麼,「實名制」是正確的解決方法嗎?「實名制」可能會箝制意見和言論自由,我們該如何彌補這些缺失? 我認為惡意迴響者是存在於網路世界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在現實世界找到起因。 事實上,即使你在現實世界中試著與其他人對話和討論時,人們也很容易因為不同意見而生氣。有的人以片面徵兆或事實來評斷任何事;有的人不講邏輯道理,而是以情緒和偏見來交談;抑或有人拒絕談論嚴肅議題,想嘲弄那些認真的人,並自以為很酷;也有的在人後說長道短,在人前卻默不作聲。 最後,是這些類型的人在網路上發出惡意迴響和回應的嗎?為什麼會有不長於正常溝通的人存在呢?在中學、高中時期,我們在一個不習慣於討論和發表意見的氛圍中成長。即使老師問問題,學生也盡量不與老師四目交接。一個學期中,要找到有一、兩個自願發問的學生很難。 有時候提問的學生很容易被老師或其他學生羞辱。如果有些學生在下課前問問題,就得忍受其他學生白眼。有些老師也對學生置之不理。 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我們培養出無數個沒有養成健康討論和對話方法的人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直接透過教育,導正社會上討論和對話的氛圍 當然,這似乎很理想化。現實中,採用實名制,限制實名制或其他類似的限制政策會來得更為有效。 無論如何,我相信教育必須先改變。 作者:Hyejin Kim 校對:FoolFitz

伊拉克:我們贏~~~啦!!!

  10 八月 2007

(3adma 公告了伊拉克足球隊在亞洲盃的勝利)由於是一般咸認處於劣勢的伊拉克贏得了亞洲盃,我今天有個關於足球的特別活動。 (Baghdad Connect 建議的伊拉克新國旗) 在幾年之前,一名以色列人看到我正在閱讀一本有關巴勒斯坦的書,他向我指出既然巴勒斯坦人從未真正成立一支國家籃球隊,他們怎能自稱為是一個國家?嗯,以他的標準,伊拉克本週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這裡有些部落客的文字可以證明… Nabil: 我們將不會遺忘此刻的感受,伊拉克人全體團結一致,他們不是遜尼派、什葉派或庫德人,他們都只是伊拉克人。今天我們享受著偉大的時刻,笑聲與真正熱愛他們國家的伊拉克人喜極而泣的淚聲交雜,他們不再在意自己是遜尼派、什葉派還是其他什麼派別。… 恭喜伊拉克… 伊拉克萬歲… 我們總有一天會迎來和平,我們都能回到自己的家園,並且再次成為團結的伊拉克人:遜尼派就是什葉派,什葉派就是遜尼派;庫德人就是阿拉伯人,而阿拉伯人也是庫德人或土庫曼人;穆斯林是天主教徒, 天主教徒也是穆斯林。這一天不會讓我們等待太久,屆時權力的罪惡將被掃除,真正的伊拉克人將會帶領這個國家再次走向和平。 伊拉克萬歲… Ole’ Ole’ Ole’,伊拉克! Elyoum yomak ya iraqi. Neurotic Wife: 巴比倫雄獅贏了!你們應該在那裡的,你們應該看看所有人臉上的快樂,你們應該看看所有人臉頰上的淚水,這無疑是伊拉克史上最偉大的時刻之一,為了偉大的伊拉克… 巴比倫雄獅贏了! Omar: 今天絕對是伊拉克人這幾年來最高興的一天,喜悅的淚水與對未來希望的祈禱,流露在數百萬伊拉克人的臉上…我失去了對文字的駕馭能力,我無法形容這種感覺,所以如果這篇文章看起來前後不連貫,請原諒我。我聽見了外面的歡呼與音樂聲,儘管慶祝的子彈也到處飛降至地板與屋頂四周,不過似乎沒有人擔心,這個時刻是如此美好,不管是子彈,還是上周嘗試扼殺我們的歡樂的瘋狂自殺炸彈,恐懼在數百萬球迷的心中無立足之地。 Caesar of Pentra: 即使是在我最瘋狂的夢境中,我也從沒想過伊拉克能贏得亞洲盃。…當裁判宣佈比賽結束,全球數十萬伊拉克人湧上街頭,慶祝勝利的喜悅。至於我,我無法控制自己,就像個嬰孩一樣哭泣。那不只對我的人生來說是個美妙的時刻,我相信對數百萬的伊拉克人也是如此。 Baghdad Treasure: 恭喜美索不達米亞之獅贏得亞洲盃,你們沒讓我們失望,即使只有一天,你們將歡笑與喜悅帶來我們心中,並除去我們胸中的痛。 一個英雄與狗熊的故事 根據在約旦的 Nabil 的描述,體育英雄獎應頒給在首都安曼的沙烏地阿拉伯球迷: 沙烏地阿拉伯人是最好的人,他們證明了他們關心伊拉克人,他們是伊拉克人的兄弟… 我今天真的很敬佩他們,他們帶著伊拉克國旗走進他們的車,並且說著:「伊拉克…伊拉克…這是你們應得。」 而每日狗熊獎則是頒給約旦警方。Neurotic Wife 報導: 儘管有著這樣的喜悅與歡樂,一些國家卻不允許伊拉克人分享他們極少能夠慶祝的機會,在安曼與大馬士革,警方毆打伊拉克球迷,並撕破伊拉克國旗。可笑的是,一位不具名的讀者要求我感謝約旦,噢,真是這樣嗎?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他們扼殺了那稀有且短暫的笑靨,他們的敵意是如此勢不可擋。當我提到國家,我指的並不是它的人民,我指的是政府與警方,所以不要說我錯了。 Nabil 又說了: 這真是個非常開心的日子,但壞的是約旦當局的回應,他們開始攔檢車輛,沒收了人們的伊拉克國旗,他們並逮捕且毆打了一些人。 真是可恥,約旦。 一個新的整體Last of Iraqis...

(短訊)奈及利亞:黑色超級強權?

  9 八月 2007

題為「奈及利亞是黑色超級強權嗎?」的文章指出:「眾所周知,奈及利亞人口數在非洲居冠,也是西非最大經濟體,軍隊也時常介入區域戰亂,但或許大家並不知道,我記得在八零年代的小時候,當時印度電影在奈及利亞非常流行,現在奈及利亞電影已遍及非洲各地,如此看來,這個國家確實是黑色超級強權。」

坦尚尼亞:打造部落客社群經驗談

  8 八月 2007

在坦尚尼亞,由於英語及斯瓦希里語寫作的部落格與日俱增,主題也遍及環境、飲食、運動、時尚、政治、室內設計、科技等不一而足,使坦尚尼亞部落圈在非洲顯得格外活躍,部落客因此決定成立正式組織,Jumuiya ya Wanablogu Tanzania (坦尚尼亞部落格社群,簡稱Jumuwata)於焉誕生。 對於部落客與公民媒體人士而言,若要建立一個合作與民主的部落格社群,相信可以從坦尚尼亞獲得許多理論及實作經驗。 自從決定成立組織後,坦尚尼亞部落客便希望盡力以合作開放為原則,一切起自於2006年11月18日舉行的線上會議: 坦尚尼亞部落客於2006年11月18日首次舉行線上會議,希望尋找不同方式增加社群的效能與範疇,多數部落客認為,人們有機會利用部落格促進國家重要對話與社會發展,且為讓公民媒體改革能在坦尚尼亞生根,部落圈應率先建立目標與願景。 會議準備工作利用Doodle與wiki等工具,因為坦尚尼亞部落客散居於各個時區,故使用Doodle投票決定會議召開時間,議程討論與主持人提名則透過wiki,之後由主持人Ramadhani Msangi公布選定的議程於wiki上。 在成員的部落格上,亦有相關討論與公告,坦尚尼亞當地的斯瓦希里語報紙《Majira》曾刊登有關會議的報導,另一份斯瓦希里語報紙《Mwananchi》在會議前後皆有專題報導。 舉辦空間為何? 當時主辦單位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在於該使用何種工具舉行會議,由於幾乎所有坦尚尼亞本地部落客都使用公共網絡,故會議顯然必須使用線上平台進行,當地多數網咖都不允許使用者下載軟體,其後在Ethan Zuckerman的建議下,決定以IRC@Work做為會議平台。#blogubongo頻道確定後,也在wiki與成員部落格上公布登入方式教學。 會議中以投票達成決議,包括將11月18日訂為坦尚尼亞部落格日,並在會議結束前遴選出臨時委員會,針對如何成立正式組織架構廣納部落客意見與想法,成員包括荷蘭的Da’ Mija、加拿大的Jeff Msangi、美國的Ndesanjo Macha、坦尚尼亞的Ramadhani Msangi等部落客。 當天也決定組織將成立網站及聯播區,相較於其他非洲國家是由個人建立聯播區塊,坦尚尼亞部落客決定透過Jumuwata打造社群聯播。 臨時委員會於會後設立新部落格BloguTanzania,透過其中公開討論,坦尚尼亞部落客陸續處理領導架構、組織名稱、組織縮寫、聯播區命名、規章事務等,也擬定在部落格日將頒發的獎項項目。 他們也邀請圖像設計師構思標誌,公布於部落格上供成員投票,最後由Gerald Shuma出線,他的作品也成為Jumuwata正式標誌。 臨時委員會亦公布三項領導職缺,包括主席、秘書長與財務長,呼籲有意者登記角逐,截止後共有8名候選人,照片皆於選前張貼於部落格右側醒目處。 線上選舉該如何投票? 這時最大焦點為「如何投票?」,歷經密集意見交流與思索後,臨時委員會決定利用部落格留言區投票,為避免作票,所有部落客必須署名投票,當天禁止匿名留言,所有留言也將先暫時不公佈,以免未投票者受票數影響意向。 線上選票已於2007年6月30日舉行: 坦尚尼亞部落客將於2007年6月30日正式舉行線上選舉,8名候選人名單已表列於Jumuwata部落格上。 結果出爐,坦尚尼亞的Ramadhani Msangi當選主席,芬蘭的Simon Kitururu與荷蘭的Da Mija分別擔任秘書長與財務長,兩週前,三人與另兩名受邀部落客首次舉行線上會議。 目前他們正草擬憲章,未來實施前將進行公開辯論,並寄發電子郵件邀請個別部落客組成行動、媒體法規、道德、科技等委員會。 原文作者:Ndesanjo Macha 校對:julys

吉爾吉斯:麵包漲,人民怨

  8 八月 2007

吉爾吉斯麵包價格最近突然上漲,引起許多部落客討論,除了天然氣、電力、交通等價格為,麵包物價是與民眾日常生活最習習相關的經濟議題,因為麵包是當地人民傳統主食,若一條麵包過去要價6索姆(som,吉爾吉斯貨幣,1索姆約等於2.5美分),現在已漲至7索姆。 Advocat將意見表達在Diesel論壇[RUS]中: 在前總統阿卡耶夫(Askar Akayev)任內,麵包價格始終平穩,人們現在雖然認為生活改善,但物價也同時走揚,或許漲價也是新政府改善民眾生活的指標? Mantank則不認為政府與漲價一事有關: 政府無法抑揚物價,所以這真的不是政府的錯。 XnifgRon前幾天親身感受物價變化: 我每天都去同一家餐館吃午飯,但今天服務生給的麵包卻薄得不可思議,只有平常的三分之一,她說是因為漲價所致,我很難過今後得要點三份麵包才夠。 Mirsulzhan則在newseurasia網站上[KYR]解釋為何麵包變貴了。 人們也很關心在8月4日至19日的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期間,政府打算限制民眾進出首都比斯凱克(Bishkek)。 Asel寫的文章指出,所有進入比斯凱克的車輛現在都要受檢查,政府也可能會限制進入首都的人數,然而政府卻無任何代表能對外發言,告知大眾必要訊息,以及解釋究竟細節為何。 這項消息為民眾帶來極大困擾與不便,因為人們無處取得可靠資訊,例如S@ailor便表示: 我跟小巴士駕駛聊過這件事,想了解他們知道什麼訊息,結果大家都一無所知,現在似乎我們又得等到最後一刻才會接獲通知,也會因此遇到麻煩。 最後提件有趣的事,8月1日是吉爾吉斯現任總統巴奇耶夫(Kurmanbek Bakiyev)的生日,他現年58歲,部落客morrire做了一份小型民調,想知道部落客最想送總統什麼禮物,共有30人參與調查,結果如下: 41.4%的人不想送他禮物 37.9%的人選擇中國製牽引機 17.2%的人選擇羊頭 13.8%的人選擇麵條 10.3%的人選擇前往莫斯科的機票 民調詳細結果請見此[RUS],禮物很特別吧? 原文作者:Asel 校對:julys

伊朗:政府持續向媒體施壓

  8 八月 2007

伊朗政府上週加強對媒體施壓,親改革派的期刊《同胞》(Ham Mihan)於7月3日遭到查禁。 伊朗勞工新聞通訊社 Ilna 因報導罷工與大學校園中的動盪情勢,也遭暫時關閉,主管亦因此辭職。 許多部落客論及與日俱增的國家檢查,有些曾為《同胞》撰稿的記者也抒發感受。 意料之中的痛苦 Jomhour很遺憾[Fa]今後見不到《同胞》,在伊朗政府一聲令下,這份完善、包容、勇於批判政府的刊物就此消失。 Hanif提到[Fa]伊朗媒體不斷遭到關閉,認為伊朗人應早就習以為常,但聽到《同胞》遭禁時,我們還是很意料。 Ghomaar表示[Fa],任何期刊在伊朗能撐過一年都算奇蹟,禁刊相當平常,他也提醒Ilna通訊社持續面臨壓力,管理階層遭替換,可能也會關閉。 為《同胞》撰稿的記者Maryam Sheybani說[Fa],實在很不願與這本期刊告別,雖然只有43期,但一直努力與眾不同,也正因為不同於眾多刊物,所以當局無法忍受,非得查禁不可。 改賣香菸吧 Varesh語帶諷刺地表示[Fa],書報攤乾脆不賣雜誌,全部改賣香菸好了,反正鼓勵人抽菸不會遭罰。 Sanjaghak指出[Fa],政府關閉一家刊物後,隔天好像沒事一樣,他自問為何學新聞?若是個人興趣無妨,但恐怕很難做為職業。 Mahjad刊登[Fa]數家遭禁刊物的照片,他認為政府企圖將知名記者逼離媒體,因為政府厭惡所有會思考或刺激他人思考的人。 他人對伊朗的認識為何? 因為網路封鎖與審查,使伊朗民眾難以獲得部分資訊,不過從西方媒體上,西方民眾似乎也只能得知伊朗的片段消息,有些部落客希望建立跨越資訊落差的橋樑。 部落格「伊朗觀點」指出,當西方人得知她來自伊朗後,問她的第一個問題是: 政治情勢有機會改變嗎? – 伊朗隨時都在變化,過去、現在、未來都在變,不過一切都不明朗,這個政權似乎覺得如果要繼續下去,唯一方法便是禁止年輕男女在公共場合接觸、女性只能穿著 黑色服裝、男性不准抹髮膠等…我或許有點太誇張了,這樣說似乎有些離譜,但有時確實令人感覺如此。 多數人似乎不想再來一次革命,…他們希望一切能夠慢慢地愈變愈好,而非愈變愈糟。 能相信美國嗎? Anthony Loewstein是位作家兼部落客,最近前往伊朗,想要了解當地人民對各項議題的觀點,他在部落格裡寫道: 伊朗人對美國政府及其意圖,看法都一致地相當負面。許多記者、編輯與部落客甚至都明白表示,害怕美國攻擊伊朗核子設施。知名女性記者兼部落客 Azadeh Akbari 告訴我:「看過伊拉克與巴勒斯坦的遭遇後,我們要如何相信美國所言?」 原文作者:Hamid Tehrani 校對:ilya

全球之聲徵才:影片編輯

  8 八月 2007

全球之聲現徵求影片編輯一名。 影片編輯將負責追蹤全球各地公民所製作的線上影片,每週二至三次選擇相關影片與全球之聲的文章結合,影片編輯必須與全球之聲其他編輯密切合作,並應參與定期舉行的線上編輯會議。由於全球之聲為網路組織,影片編輯可留在原居地任職,但若要勝任此項工作,寬頻網路聯結為必要條件。 應徵者需具備國際觀,對於部落格、線上影片與網路公民媒體經驗豐富,英語寫作與編輯能力流利,熟悉全球線上影片使用工具、網站與趨勢,應徵者也應具有獨立工作的能力與責任感。除英語外,若能通曉讀寫其他語言尤佳,居住於美國及西歐地區以外者優先考慮。 意者請備妥英文求職信與履歷,寄至editor@globalvoicesonline.org,截止日期為2007年8月24日。